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施工成本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
1.比率法是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為了分析量、本、利的三者之間相互關系,使用比率法中常見的方法是( )。
A.構成比率法
B.相關比率法
C.動態比率法
D.指數比率法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常用的比率法有:相關比率法、構成比率法和動態比率法,其中構成比率法是通過構成比率,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也可以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故正確答案為A。
2.某項目計劃使用鋼筋的目標消耗量為200t,單價4000元,損耗率5%。若實際消耗量為220t,損耗率4%,運用因素分析法計算得第二次替代與第一次替代的差額為23100元,則實際單價為( )元。
A.4100
B.4139
C.4400
D.4510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以目標數840000元(=200×4000×1.05)為分析替代的基礎,消耗量、單價、損耗率分別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消耗量因素,以220替代200,得:220×4000×1.05=924000。第二次替代后的值=第一次替代后的值+第二次替代與第一次替代的差額924000+23100=947100,而第二次替代后的值947100=220×實際單價×1.05,所以實際單價=947100÷220÷1.05=4100(元)。
3.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標產量為500m,單價為660元,損耗率為5%,實際產量為520m,單價為680元,損耗率為3%。運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損耗率下降使成本減少了( )元。
A.384813
B.6864
C.7072
D.17784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以目標數346500元(=500×660×1.05)為分析替代的基礎。產量、單價及損耗率分別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產量因素,以520替代500,得:520×660×1.05=360360(元);第二次替代單價因素,以680替代660,得:520×680×1.05=371280(元);第三次替代損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5,得:520×680×1.03=364208(元)。所以,損耗率下降使成本下降了371280-364208-7072(元)。
4.某項目需要運用成本分析方法中的比率法尋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從而需要了解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應該采用比率法的是( )。
A.相關比例法
B.構成比率法
C.動態比例法
D.靜態比例法
正確答案:B
5.某項目運用月(季)度成本分析方法對施工成本進行分析,擬需要了解成本管理的薄弱環節,應該采用的方法是( )。
A.通過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的對比
B.通過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對比
C.通過對各成本項目的成本分析
D.通過對技術組織措施執行效果的分析
正確答案:C
二、多項選擇題
6.因素分析法用于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其中要將因素按其相互關系進行排序,排序規則是( )。
A.先實物量,后價值量
B.先絕對值,后相對值
C.先相對值,后絕對值
D.先價值量,后實物量
E.先統計數,后單項數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因素分析法中是按照“先實物量,后價值量;先絕對值,后相對值”的原則來進行排序,后一次替換計算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7.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標產量為600m,單價為700元,損耗率為5%,實際產量為620m,單價為710元,損耗率為4%。運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因素的排序為:產量→單價→損耗率
B.目標數為457808元
C.目標數為441000元
D.第一次替代與目標數的差額為14700元
E.第二次替代與第一次替代的差額為14910元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以目標數441000元(=600×700×1.05)為分析替代的基礎;產量、單價及損耗率分別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產量因素,以620替代600得:620×700×1.05=455700;第二次替代單價因素,以710替代700得:620×710×1.05=462210。所以,第一次替代與目標數的差額=55700-441000=14700(元),第二次替代與第一次替代的差額=462210-455700=6510(元)。故應選A、C、D。
8.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據有( )。
A.會計核算
B.業務核算
C.統計核算
D.成本核算
E.單項核算
正確答案:ABC
9.單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的內容包括( )。
A.竣工成本分析
B.主要資源節超對比分析
C.月(季)度成本分析
D.主要技術節約措施及經濟效果分析
E.年度成本分析
正確答案:ABD
10.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
A.比較法
B.因素分析法
C.差額計算法
D.比率法
E.統計分析法
正確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