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難,是物業公司的最難題。物業繳費率低,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生存都成問題。我市物業管理從1997年起步,雖有長足發展,但收費難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障礙。
44%的物管企業虧損
我市現有物業管理企業176家 (市區147家,縣域29家),實行物業管理的項目699個,面積2526萬平方米,物業管理覆蓋率達70.2%,從業人員達2.7萬人,其中下崗、再就業及待業人員占63.6%.
從1997年起步來,我市物業管理已覆蓋到城市不動產的所有領域,服務內容也由簡單的保潔、保綠、保秩序、保維修專項服務擴到整體的全方位服務,為小區業主提供舒適、安全、和諧的居住環境。
但讓人意外的是,物業管理行業平均利潤明顯下降,企業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市房產局物業處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市100多家物業企業中僅有36%盈利,平均盈利額為41.28萬元/年,44%的物管企業虧損,虧損額為27.22萬元/年,另有20%的企業持平。此外,因行業收入不高,人員流動性,物業專業人員短缺,嚴重制約物業企業發展。
業主不繳納物業費?
“市民對物業管理的消費觀念和交費意識不強,收費難的情況普遍存在。”市物業處負責人稱,由于物價指數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加之 《物權法》實施后,原來依靠小區共有部位開展經營彌補管理費用不足的收入明顯減少,使得近年來行業年均利潤率呈下降趨勢。
收費標準低。目前,我市物業收費標準多低于物價部門批復,平均收費率不足80%,而且一般二級資質按三級服務標準收費,多層一般在0.5元/平方米,高層為0.8到1.2元平方米。標準在降低,管理成本卻不斷增加,致使半數企業處于虧損狀態。作為我市為數不多的國家一級資質物管企業,“湘銀物業”歷年被拖欠水電費、物業費高達339.55萬元,今年1至4月,其負責的幾個高檔小區中,湘銀小區虧損19萬元,紫竹茗園虧損7萬元。
水電供應與收費矛盾突出。在我市不少小區,因未進行一戶一表改造,水電漏損比較嚴重,糾紛不斷。
物業管理代人受過。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遺留下一些房屋質量問題、不按規定移交建設檔案資料和維修基金、售房時對業主承諾不兌現等,給物業管理帶來諸多矛盾,導致業主不交物管費。
改變物業消費觀念
藍天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一家擁有二級資質的老牌物理企業,獨立運營已有8年時間,目前物業服務區域有30多個小區。 “收費價格本來就偏低,加上開發商未足額撥付前期物業費用等原因,業主不繳納物業費,公司近兩年物業費被拖欠150萬元。”
湘江四季花園小區物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在小區配有客服、保安、綠化、家政等服務人員40多人,每月應收物業管理費11萬元,但實際繳費率只有85%到90%,除去各項開支,所剩無幾。據悉,目前我市一些小區物業因為有開發商補貼,勉強支撐。而一些規模較小的物業企業,因無法承受,最后無奈選擇退出。
市房產局物業處認為,在物業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業主也要提高物業消費觀念和意識。對于欠費的業主,除了訴訟程序外,有關部門可參照銀行貸款方式,建立個人誠信繳費檔案,營造和諧物業管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