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唯一途徑,水利行業也不例外。本文對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然后闡述了中國水土流失現狀和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最后對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可持續發展 水利
發展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但是,目前人類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經濟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迅速耗竭和環境惡化的基礎上。在保護環境及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是當今世界追求的目標,可持續發展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和唯一途徑??沙掷m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人類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權利,但這些權利的實現必須堅持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憑借技術和投資,采取耗竭資源,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方式來實現,同時,當代人不能只為了追求今世的發展,而剝奪后代人本應享有的發展的機會。可持續發展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甚至是某一個單位,水利行業也不例外。
1. 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的供給和保障。水利包含著水資源開發利用、除害、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等許多內容。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但是,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時空分布不均勻,利用粗放。目前全國的總供水量,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節水,浪費嚴重。到下個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接近16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達到和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對水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第二,洪澇、干旱災害頻繁。我國洪澇災害十分頻繁,幾乎每年都發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鄉村的防洪標準普遍偏低,災害損失十分嚴重。干旱災害也經常發生,今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次災害的直接損失將不斷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少,灌溉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較低。第四,我國現有水利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工程質量不高,設計標準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不齊,致使工程效益衰減,有的工程甚至報廢。第五,水污染十分嚴重,水環境問題突出
因此,只有確保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確保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障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利可持續發展既是我國總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21世紀的中國,經濟和社會能否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水資源能否可持續利用。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工程的運用與管理、水利的投資與建設、人才的開發與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澇、體制與機制、科教與法規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 中國水土流失的現狀
中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56萬km2,其中受水力侵蝕的水土流失面積165萬km2,受風力侵蝕的水土流失面積191萬km2,在水蝕和風蝕面積中有26萬km2的水土流失面積為水蝕、風蝕交錯區。調查表明,全國水土流失面廣、量大,不論山區、丘陵區、風沙區還是農村、城市、沿海地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問題。以三峽庫區為例,庫區總面積約為5萬km2,涉及重慶、湖北兩省市的19個區(縣、市),其中重慶為16個區(縣、市),總面積為4.6萬km2.庫區重慶部分水土流失面積為3.06萬km2,年土壤侵蝕模數為3751t/萬km2年侵蝕量為11481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