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試驗內容:
本試驗場地選在回填范圍內,占地面積240m2, 試驗場地根據工程的土方不同來源分為三部分(土樣一、土樣二、土樣三)。試驗日期為一天,參加人員為建設單位5人,監理單位4人,施工單位5人,共計14人。試驗方法采用推土機找平,虛鋪土厚度35cm,TY14型拖式振動碾壓機,壓實遍數4遍(振動碾4遍);6遍(平碾2遍,振動碾4遍)和8遍(平碾2遍,振動碾6遍)三次進行,其中鋪土也是依次進行,根據土樣來源和壓實變數不同共取土樣75件(其中在做試驗時廢了一件),實際試驗土樣74件。待三層土樣都根據不同的壓實遍數全部壓實后又垂直取樣18件(每個土樣取6組),由于在取樣過程中廢了一件,實際試驗土樣17件,整個過程共做土工試驗92件,取樣均采用200cm3環刀進行。74件土樣含水量與干密度關系見下表:
振動碾壓4遍(土樣一)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2# |
34.0 |
1.388 |
14# |
34.6 |
1.382 |
2# |
29.0 |
1.45 |
18# |
30.4 |
1.419 |
13# |
30.1 |
1.422 | |
振動碾壓4遍(土樣二)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 |
33.5 |
1.416 |
8# |
31.6 |
1.413 |
15# |
31.8 |
1.373 |
4# |
30.3 |
1.443 |
11# |
34.3 |
1.370 | |
振動碾壓4遍(土樣三)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8# |
35.0 |
1.412 |
1# |
34.6 |
1.393 |
14# |
34.5 |
1.413 |
11# |
33.6 |
1.419 | |
振動碾壓6遍(土樣一)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2# |
35.9 |
1.372 |
14# |
32.5 |
1.408 |
2# |
31.8 |
1.442 |
18# |
34.9 |
1.354 |
13# |
34.1 |
1.394 |
15# |
34.8 |
1.393 |
17# |
35.2 |
1.390 |
3# |
34.9 |
1.371 |
5# |
34.4 |
1.408 |
7# |
34.6 |
1.404 | |
振動碾壓6遍(土樣二)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 |
33.4 |
1.430 |
8# |
34.8 |
1.380 |
15# |
34.8 |
1.393 |
4# |
39.6 |
1.332 |
11# |
36.2 |
1.344 |
4# |
33.9 |
1.392 |
12# |
32.0 |
1.393 |
18# |
34.9 |
1.363 |
13# |
39.7 |
1.395 |
10# |
33.3 |
1.394 | |
振動碾壓6遍(土樣三)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4# |
32.5 |
1.408 |
2# |
31.8 |
1.442 |
1# |
33.4 |
1.43 |
8# |
34.8 |
1.384 |
11# |
32.6 |
1.344 |
14′# |
33.9 |
1.390 |
2′# |
29.9 |
1.490 |
1′# |
30.8 |
1.443 |
8′# |
33.6 |
1.430 |
11′# |
37.3 |
1.377 | |
振動碾壓8遍(土樣一)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 |
30.4 |
1.449 |
18# |
33.8 |
1.408 |
14# |
34.7 |
1.344 |
12# |
30.9 |
1.401 |
2# |
31.7 |
1.450 |
7′# |
35.7 |
1.405 |
3′# |
30.1 |
1.405 |
15′# |
29.9 |
1.392 |
2′# |
30.6 |
1.470 |
1′# |
30.3 |
1.411 | |
振動碾壓8遍(土樣二)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15# |
35.7 |
1.388 |
5# |
32.6 |
1.406 |
4# |
30.6 |
1.45 |
10# |
29.2 |
1.488 |
13# |
29.4 |
1.474 |
8′# |
32.6 |
1.420 |
18′# |
32.7 |
1.416 |
4′# |
33.0 |
1.413 |
11′# |
31.4 |
1.462 |
13′# |
33.7 |
1.372 | |
振動碾壓8遍(土樣三)
環刀號 |
含水量 |
干密度 |
7# |
36.5 |
1.396 |
8# |
35.9 |
1.341 |
3# |
34.6 |
1.394 |
17# |
35.7 |
1.396 |
11# |
35.2 |
1.406 |
17′# |
31.4 |
1.419 |
5′# |
32.5 |
1.372 |
10′# |
34.4 |
1.382 |
12′# |
34.1 |
1.375 |
14′# |
32.1 |
1.412 | |
三、試驗情況: 1、所試驗的粘土經環刀取樣試驗,干密度隨含水量增加而減少。
2、所試驗的粘土天然含水量偏大,所做點處于最佳含水量鋒值的右側。
3、從試驗來看,碾壓6、8遍所做點相對集中,離散點較少。
4、從挖坑取樣看,在第3層碾壓后幾處厚度有35cm,底部所取土樣相對容易,眼觀察土體稍松
5、挖坑取樣中,有結合層分離情況。
6、同層碾壓中,光滑面結合處有水平分層現象。
7、實驗碾壓不均勻,有的地方碾壓遍數失真及實驗操作不規范,導致少量數據在相同含水量的情況下,干密度相差偏大。
8、垂直取樣實驗情況與分層取樣實驗基本一致,后續碾壓對下層密實度基本無影響,不會增加下層的密實度。
9、虛鋪土厚度可按35cm實施。
四、結論: 1、本場地回填土質天然含水量偏大,回填時要減少含水量,含水量以擊實實驗的最優含水量為準,施工方要采取保證含水量措施。
2、建議施工回填碾壓遍數不能少于6遍,8遍不經濟。
3、需鋪土厚度不大于35cm。
4、每層結合層較光滑面處需采取拋毛處理。
5、實驗室操作人員要持證上崗,避免、減少實驗誤差。
回填土施工時,施工、監理嚴格按實驗結論指導施工:虛鋪土厚度35cm,使用相同設備靜壓2遍,振動碾4遍(含拋毛處理的凸碾1遍),基層灑水后碾壓,開挖回填土碾壓前測含水量,分區域晾曬施工,試驗員執證上崗,嚴格按實驗規程操作,保證了回填土質量。后期基礎施工時,人工開挖較難。特別是邊坡較好:回填密實,容易成形,經過兩個雨季后,5米高的邊坡沒有被雨水沖刷,保持了較好的形狀,回填土施工受得了建設方的好評。
(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