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5.1 施工流水段劃分:
● 地下室墻體混凝土流水段施工劃分:
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墻體混凝土一次澆筑不得大于30米,因此,墻體流水段按照30米為原則劃分成6個墻體流水施工段。
● 地下室獨立柱施工流水段劃分:
地下室獨立柱的施工流水段按照兩個流水段進行劃分,混凝土澆筑時和附近的墻體混凝土一起澆筑。
● 地下室樓板施工流水段劃分:
地下室樓板施工流水段劃分同底板。
● 地上結構流水段劃分:
考慮到上部結構的造型特點(從6層開始局部逐層內收),首層~8層劃分為4流水段。流水I段和流水IV段的區域同地下結構的流水I段和III段的區域相同,流水II段和流水III段是原地下結構部分流水II段從中間一分為二而成。9層~10層縮減為3個流水施工段。
5.2 大型機械選擇:
● 大型機械選擇:來
土方開挖→墊層澆筑→磚臺模砌筑→防水卷材施工→防水保護層澆筑→底板鋼筋放線→底板砼澆筑→底板砼養護→地下外架搭設→測量放線→地下二層墻柱鋼筋綁扎→地下二層墻柱支模→地下二層墻柱砼澆筑→墻柱砼養護→地下二層內架搭設→地下二層頂板、梁支模→地下二層頂板、梁鋼筋→地下二層頂板、梁砼澆筑→梁板砼養護→測量放線→地下一層墻柱鋼筋綁扎→地下一層墻柱支模→地下一層墻柱砼澆筑→墻柱砼養護→地下一層內架搭設→地下一層頂板、梁支模→地下一層頂板、梁鋼筋→地下一層頂板、梁砼澆筑→梁板砼養護→地下外墻防水→外墻防水保護層→土方回填
● 地上部分施工工序
外架搭設→平臺放線→墻柱鋼筋綁扎→墻柱支模→墻柱砼→墻柱砼養護→內架搭設→梁、板模板支設→梁、板鋼筋綁扎→梁、板砼澆筑→梁板砼養護
5.4 主要施工方法:
5.4.1 測量放線:
● 工程施工測量內容:
1)工程軸線的定位:
由于該工程施工場地狹窄,加之采用多流水段、多工區的流水立體交叉作業,為了保證軸線投測的精度,平面控制采用內控法。
A、內控網的布設:
使用工具: PTS-III0.5全站儀。目的是校核控制軸線標志樁投測縱軸及橫軸幾條主軸線,對邊、角值進行校測,邊角的各項精度必須符合下表中的規定
制作內控基準點:采用10cm*10cm鋼板制作,用鋼針該劃出十字線,埋設在底板內。
留置測量口:各層樓板的內控基準點正上方相應位置預留一個150*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
B、軸線投測方法:
儀器采用蘇州產J2JD激光經緯儀及接收靶。
將J2JD激光經緯儀架設在底板的內控基準點上,接收靶放在投測樓層面的相應預留洞口,將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點處。
將檢定合格的經緯儀架設在接收靶上,依次投測出主軸線。
本工程從基礎底板設置內控基準點,到投測頂層 (10層屋面)的高度為48.58m,因此,其允許偏差為±5mm。
2)高程投測:采集者退散
將城市高程網點標高引到清華紫光樓前的花壇側壁上,編號為BM1(50.778)和BM2(50.788),每間隔一定的時間聯測一次,以作相互檢校。檢測后的數據成果必須作一分析,以保證水準點使用的準確性。現場高程根據這兩個點進行投側。待施工到首層后,在首層平面易于向上傳遞標高的位置作為布設三個高程的標準點,通過往返檢測合格后(誤差在±3mm內為合格),標注“Ñ”紅色油漆標記和建筑標高。
利用首層紅“Ñ”為標高基準,用檢定合格的鋼尺向上傳遞,并用紅“Ñ”作好標記,然后使用S3水準儀往返檢測合格后(誤差在±3mm內為合格),將該層標記作為向上層引測的標記。每層的墻、柱模板拆除后,采用水準儀和鋼卷尺在墻、柱上放出該樓層的1m結構線。
3) 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采用蘇州產J2JD激光經緯儀及接收靶做軸線投側的過程,同樣也是控制建筑物垂直度的過程。
電梯井筒的垂直度控制同樣也是采用蘇州產J2JD激光經緯儀及接收靶,方法是在電梯井的附近做內控基準點和每層留出的投測口。
● 工程放線:
根據投測的軸線使用鋼卷尺放墻、柱邊線,鋼卷尺要求經過計量過或購買免檢產品。
放好的線采用紅油漆做出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