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況阜新市集中供熱一期工程管網干線敷設于1981年,熱源為阜新發電廠,現負擔著阜新市中心區域180萬平方米的供熱負荷。管網現運行參數為供水溫度60℃,回水溫度45℃。原管網采用架空、地溝、直埋的多種敷設方式,沿線開口支線達54處,沿線閥門為1.0MPa閘閥,補償器為方型補償(兩處)和老式套筒補償器。管道保溫材料為巖棉或珍珠巖瓦塊,外保護層為兩布三油。
一期管網設計使用年限16年,已超期服役8年,管網腐蝕及附件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而且該區域管網現已超負荷運行,更無法滿足阜新市中心區域供熱負荷不斷增長的需求。故此,對阜新市集中供熱一期管網改造工程,本著改造更新和擴充能力并舉的設計原則,對設計熱負荷的確定,設計計算參數的選定,管道敷設及補償方式的選擇,管道保溫、保溫層的計算等問題進行了詳盡的技術、經濟分析,較好地兼顧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采集者退散
本文對阜新市集中供熱一期管網改造工程技術設計的幾點體會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以該工程為例,得出了綜合經濟分析結論。
二、管網熱負荷的確定要具有合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1)合理性:
對管網熱負荷現狀的調查要詳盡,周密.重點是考慮現有負荷在采暖、生活熱水等方面有無增減的可能性,調查民用住宅和工業、企業單位的負荷比例,以便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熱指標和熱負荷;
(2)全局性:
確定熱負荷時應立足于整個城市熱網的聯網運行,重點是聯網區域管網負荷的調整問題。在考慮各熱源能力及相應熱網負荷的基礎上,不但要滿足本工程管區域內的熱負荷需求,同時要兼顧其他區域熱負荷的增長和聯網運行的調峰功能。
(3)前瞻性:
大型供熱外網工程的設計使用壽命要達到15—20年,而要對城市的發展進行規劃、預測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不但要根據現有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熱力規劃來確定民用采暖與生活熱負荷的逐年增長量,更要結合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作出方向性的待發展負荷遠景分布規劃,以便設計時確定負荷及進行管徑計算。
對于大型供熱外網工程,建設規模大,初投資數額大,只有從以上三方面出發,確定的管網熱負荷才最為準確,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管網建成幾年后,熱網的輸出能力就逐漸滯后于城市建設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熱網的重復建設,保證城市發展。來
2、針對不同地段,多種敷設方式、補償方式結合運用,補償器、固定支墩等附件可節約資金180萬元。
3、靈活多樣的選擇多種保溫材料,管道保溫可節約資金120萬元。
以上優化設計,總計節約工程投資450萬元,工程投資額降低7.3%.七、結語我們總結了阜新市集中供熱一期管網改造工程技術設計中的幾點體會,上述見解,難免錯誤疏漏,希望各位專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