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6澆注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地腳螺栓樣板、支撐、鋼筋、地腳螺栓等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
5.3.4.7在雨季施工時,下雨天不宜露天澆注混凝土;澆注后要及時覆蓋,防止雨水對混凝土的沖刷。
5.3.5混凝土的振搗
5.3.5.1現場澆注混凝土,應采用插入式振動器和人工振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振搗。
5.3.5.2振動器的振搗方法有:垂直振搗,即振動棒與混凝土表面垂直;斜向振搗,即振動棒與混凝土表面成40°—45°角。振動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對干硬性混凝土,有時還要在振動棒抽出的洞旁不遠處,再將振動棒重新插入才能填滿空洞。在振動過程中,宜將振動棒上下略為抽動,以使上下振搗均勻。
5.3.5.3混凝土分層澆筑時,每層混凝土厚度應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25倍;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中50m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
5.3.5.4振動棒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易搗實,過長可能引起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為20-30s,但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
5.3.5.5振動器搗實普通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
5.3.5.6振動器使用時,振動器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并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地腳螺栓等。
5.3.5.7振搗器的橡膠軟管,不能插入到混凝土中;軟軸的彎曲半徑不要小于500mm;振動器移動或暫停工作時,要切斷電流,以策安全。
5.3.6混凝土的養護
5.3.6.1混凝土澆注完畢后,應在12小時以內開始澆水養護,當天氣炎熱、干燥有風時,應在3小時內進行澆水養護,養護時應在基礎模板外加遮蓋物,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終濕潤。
5.3.6.2澆水應均勻,一般在混凝土初凝以后即可澆水,過早澆水容易損壞混凝土表面。養護過程中如發現覆蓋不好,澆水不足,表面出現泛白或干縮細小裂縫時,要立即仔細覆蓋好,充分澆水,延長澆水日期予以補救。
5.3.6.3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對普通硅酸鹽和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5晝夜,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性的混凝土,應不少于14晝夜。
5.3.6.4采用養護劑養護時,應在拆模并經表面檢查合格后立即涂刷,涂刷后不再澆水。
5.3.6.5當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養護。
5.3.7拆模
5.3.7.2基礎拆模時,要注意保護混凝土及棱角,不可使模板粘掉混凝土或碰掉角、掉塊。
5.3.7.3模板拆下后,要及時清洗,清除模板上粘附的混凝土或砂漿。鋼模板要刷上防粘油(機油等),以利再使用。
5.3.7.4混凝土拆模后,當其“養生期”還不滿時,應將其加以遮蓋,繼續養護。
5.3.8缺陷處理
5.3.8.1面積較小數量不多的蜂窩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漿抹平。在抹砂漿之前,必須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
5.3.8.2較大面積的蜂窩、露石和露筋,應將其全部深度軟弱的混凝土層和個別突出的骨料鑿去,然后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標號高一級細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細搗實。
5.3.8.3影響結構性能的缺陷,應會同設計單位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5.3.8.4所有為處理缺陷而抹平的砂漿,填塞的混凝土等,都必須加強養護。
5.3.9回填土
5.3.9.1施工完畢后基礎坑必須及時進行回填,基礎回填必須按規范要求每回填300mm夯實一次,夯實程度應達到原狀土密實度的70%及以上。
5.3.9.2石坑回填以石子與土3:1摻合后夯實回填。
5.3.9.3桿塔及拉線基坑的回填,凡夯實達不到原狀土密實度時,都必須在坑面上筑防沉層。防沉層的上部不得小于坑口,其高度視夯實程度確定,并宜為300-500mm。經過沉降后應及時補填夯實,在工程移交時坑口回填土不應低于地面。
5.3.10冬季施工措施:
5.3.10.1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5℃時,混凝土結構工程應采用冬期施工措施;并應及時采取氣溫突然下降的防凍措施。
5.3.10.2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在受凍前,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得低于下列規定即: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30%。
5.3.10.3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應低于425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³,水灰比不應大于0.6。
5.3.10.4冬期施工時,應保證基坑底基土不受凍。當基土受凍時,應采取適當方法使基土解凍后方可澆筑混凝土。基礎坑開挖后預計當天不能澆筑,坑底應留有200mm厚的予留層,若基礎已挖到坑深,當天不能澆筑坑底應采取保溫措施防止坑底受凍。
5.3.10.5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等凍結物及易凍裂的礦物質。
5.3.10.6混凝土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5.3.10.7冬期拌制混凝土時應優先采用加熱水的方法,當加熱水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再對骨料進行加熱。
5.3.10.8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C。當采用暖棚法養護混凝土時,棚內溫度不得低于5°C,并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5.3.10.9冬期施工時,混凝土中應摻入抗凍早強劑。混凝土澆筑過程應根據施工氣溫,依據所采用的防凍早強劑說明書進行摻量。
5.3.10.10如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氣溫較低時,可在基坑周圍迎風處設置棚布擋風,同時在基坑內中利用炭爐對已支好的模板進行預熱。
5.3.10.11冬期澆筑混凝土,宜采用加熱法養護混凝土,有條件時可進行蒸氣養護。養護時,基坑上口應覆蓋塑料布或彩條布進行保溫防風。
5.3.10.12模板和保溫層,應在混凝土冷卻到5°C后方可拆除。當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于20°C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采取使其緩慢冷卻的臨時覆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