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要判斷巖石承載力,必須作適量抽芯檢驗,對于沒有取芯的樁孔,依下列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1、鄰近孔的取芯情況;
2、泥漿循環返上來的巖屑;
3、鉆進情況;
4、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對于嵌入巖石比較深的樁,與人工挖孔樁一樣,同樣可以考慮巖石的圍壓作用,但是對于樁周摩擦阻力,則不可過高計算在內。因為機械成孔大部分靠泥漿護壁,泥漿循環在孔壁巖石上形成一層堅硬潤滑泥皮,由于在樁體與孔壁之間存在這層潤滑泥皮,使得樁在該段巖石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甚至沒有存在,因此在判定鉆孔樁底地基承載力時應著重考慮取上巖樣本身構造情況、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圍壓作用,不宜考慮樁周摩擦力;雖然機械濕孔作業的摩擦樁主要告摩擦力承載,但由于其樁長比較大,整體樁不規則外形,使其具有較大的樁周摩擦力。
㈢樁身混凝土質量判定。
比較準確判斷樁身砼質量的是靜載與抽芯,但是由于靜載、抽芯為損傷性檢驗,且費用高、時間長,所以常常采用動測法判定樁身混凝土的質量,而動測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動測結果不能作為樁基工程竣工的驗收依據,用于普查質量僅供驗收參考。
判斷混凝土質量還要依施工單位素質,掌握施工過程實際情況與施工記錄。主要依據:掌握施工過程情況與施工記錄。
1、審查主要施工人員、施工單位所施工過的工程質量情況。
2、審查施工工藝是否適合于施工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什么質量保證措施。如:挖孔樁水位高、水量大、有沒有采用水下砼配合比與水下導管法灌注,如沒有,依出水量大及澆搗方法,就可推斷混凝土嚴重離析等;鉆孔樁鋼筋籠如沒有設置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再檢查一下灌完樁鋼筋籠的位置情況,可推定保護層是否嚴重不足;
3、對施工記錄進行審查,要求施工單位認真做好成孔記錄與灌注記錄,認真分析記錄中出現的機械故障及孔內異常情況、事故等,并進行推斷。比如:在成孔記錄中沒有發現塌孔現象,而樁的充盈系數又大,說明在澆注的過程中有塌孔現象,必然導致樁底沉渣量過多或樁身砼夾砂、夾泥,樁體形成“大肚子”;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曾發生過堵管事故,撥管后進行二次灌注,就會存在斷樁或夾泥層。但缺陷的嚴重程度還要分析其事故具體處理措施而得知。筆者曾在福州火電廠罐基礎樁施工時,其中的一個樁孔砼灌了一段,因機械出現故障,導管很難拔上來,最后強行拔上,由于底部泥漿很濃,沖洗孔底孔壁會坍塌,泥漿循環渣不能徹底清除,該孔再進行二次灌注肯定出現斷樁,因此該樁孔報廢。如用套管護壁就可以把孔底清洗干凈,再二次灌砼;
總之,質量監督中樁砼質量的判定,要掌握現場施工實際情況與工藝情況、準確的現場施工記錄,并了解施工單位素質,方可比較準確判定砼質量。
綜上所述,砼樁質量監督的關鍵環節在于地基承載力的鑒定,審查砼施工工藝是否合理,掌握樁缺陷的防治措施。這樣才能對砼樁質量進行控制,達到質量監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