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1.2 氣象因素
主要包括輻射與氣溫、濕度、風和降水方式四個方面內容
(1)輻射與溫度
連續蒸發必需有連續供給汽化潛熱的能量,太陽輻射是汽化潛熱能量的來源,黑龍港流域天文輻射量較小,但是晴天的機會多,獲得太陽的能量多,所以土壤蒸發量大于天文輻射大,但是經常陰天的南方地區。氣溫和地溫對于蒸發的影響很直接,氣溫決定空氣中飽和水汽含量和水汽擴散的快慢,地溫決定土壤中水分子的活躍程度,因此氣溫和地溫越高,土壤蒸發越強烈。
(2)空氣濕度
大氣的相對濕度是影響蒸發的重要因素。當溫度為17℃~18℃,平均相對濕度從91%降到75%,日蒸發量從2.5mm增至6.3mm.在大氣中水汽接近飽和的季節,土壤蒸發速度較小。此外地面以上的濕度梯度越大,土壤蒸發越強烈。
(3)風速
風使接近土壤表面的空氣連續不斷地被擾動,將接近飽和的空氣帶走,以較干燥空氣代替。風速越大,蒸發作用越強。當風速為5.4m/s時,從100m3方形土柱中蒸發的水量為7.8g/小時,而當風速為0時,蒸發量僅為0.3g/小時。[2]
(4)降水方式
土壤中可供蒸發的水分與降水的數量、降水方式有關。降水量多,蒸發量大。同量的降水如果分成幾次小雨降下來,蒸發也多。
1.3 植物類別和生長期
(1)植物品種
仙人掌、松樹等針葉植物的蒸散發量小,南方的大葉植物蒸散發量相對較大。同一種植物,因為遺傳因素、種植密度、生長狀況不同蒸散發量不同。
(2)植物的生長階段
植物生長初期,苗小生長慢,葉面面積小,土壤蒸散發以土壤蒸發為主。隨著植物生長,葉面積增大以及氣溫升高,植物散發逐步占主導地位,蒸散發總量增加。生長后期,由于植株衰老,散發能力降低,蒸散發總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