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基巖供水井
在山區(qū),尤其是在喀斯特發(fā)育的地區(qū),在砂、礫巖的斷層破碎帶和在灰?guī)r與火成巖的接觸帶找水,往往單井出水量很,可達2000~10000立方米/日,小口徑井是不能滿足生產(chǎn)要求的。1962年,建工部給水排水設計院直屬華東水文地質(zhì)隊,自行設計、制造168~425毫米的口徑巖心鉆具。1963年,在杭州飯店西湖古生代石灰?guī)r中開鑿了第一口口徑基巖井,最初采用硬質(zhì)合金鋼鉆頭鉆井,效率低,小口徑鉆進用的鋼砂(直徑1.5~2毫米)粒徑太小,粒徑(3~5毫米)鋼砂當時市場上還沒有供應,只能采用碎玻璃屑(3~5毫米)作研磨材料,后來基巖井開鑿數(shù)量多了,就用白口鐵加工3~5毫米的鋼砂,鉆進效率提高。70年代初,在山東萊蕪電廠十幾口井施工中,采用鋼粒鉆進,效率進一步提高。杭州飯店巖石井成井的關鍵之一,是封閉上部第四系的土層,不使井四周土層向井內(nèi)流動,以免地面坍塌。
在杭州空軍療養(yǎng)院的鑿井中,遇到溶洞中量砂、石隨抽水擁入井內(nèi),將井填塞。后采用下長巖粉管泥泵送清水清孔,撈出砂、石,然后根據(jù)砂、石的粒徑設計過濾器,有的是骨架(不纏絲),有的穿孔纏絲(和松散砂層一樣處理),把過濾器送到出泥砂的溶洞部位,抽水后,砂、石擠在過濾器外面,形成反濾層,又把過濾器擠住,再退出鉆桿,復活了一口井。
在華東地區(qū)很多地方,喀斯特發(fā)育巖層埋藏淺,與第四系松散土層有直接聯(lián)系,抽水后上覆土層中泥砂通過溶斗進入溶洞,流入井內(nèi),造成井四周地面塌陷,房屋裂縫。江蘇宜興三疊系青龍灰?guī)r中,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當?shù)氐刭|(zhì)部門稱該含水層不可開采。上海勘察院接受駐宜興部隊營房鑿井任務后,根據(jù)斷層面傾斜方向的特點,把井布置在距斷層一定的距離,取深部溶洞中的水,然后把上部淺層溶洞封閉,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