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工程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1984年起,為了保證長江河口地區航道的疏通,對該水域進行專題工程地質調查,任務是查明泥沙沉積現狀,并對水下地質災害及其發展趨勢作出定性評價。江蘇省地礦局物探隊在徐六涇——吳淞口一帶水域開展系統的淺地層剖面測量,工作比例尺為1∶100000~〗1∶50000,用無線電定位法進行精確定位,當年完成1375.8公里測線。1985~1987年又進行重復觀測,并根據工作需要先后把測區東端延長到高橋,西端延伸到滸浦,控制水域面積約600平方公里,4年共完成測線總長度5304.2公里。
1985年10月,地礦部第一海洋地質調查隊和海洋地質綜合研究隊,對延安東路越江隧道進行水上地球物理調查。調查手段采用測深、旁測聲納掃描、淺地層剖面和磁法,并用微波測距儀進行導航定位。調查結果發現江底地形東陡西緩,中心線在浦東一側,最水深12.7米。從旁測聲納資料分析,發現江底有5個聲納異常,推測為江底沉船、江底電纜和建筑構件。從淺地層剖面資料分析,江底下10~15米巖性較均一,未發現滑坡與斷裂現象,對照鉆孔資料,江底38米以上為灰色淤泥質粘土及亞粘土,38米以下為灰綠色亞粘土層及粉砂層。通過磁法調查,發現9個磁異常點,其頂部與江面水面垂直距離為6~13.6米,后經潛水員水下探摸驗證,確為沉船和建筑構件及江底電纜等。
1986年,上海市地礦局物探隊進一步在長江口水域開展淺地層剖面測量工作,工作范圍從吳淞口——園沙河口。比例尺為1∶50000,完成測線1448.6公里,控制水域450平方公里。1987年,編寫了《長江河口南支(吳淞口——園沙河口)淺地層剖面測量報告》,首次描述了長江河口水下地質災害。1988年,又向東海延伸,開展了橫沙——雞骨礁水域的淺層地層剖面測量工作,比例尺1∶100000~1∶200000,共完成測線2085.7公里,控制水域3300~3400平方公里。1989年,編寫出《長江口外(橫沙——雞骨礁)水域淺地層剖面測量報告》,第一次取得了該水域的淺地層剖面測量資料。
在延安東路隧道推進過程中,為了掌握江底微地形的變化,指導盾構推進,確保越江隧道江中段的施工安全,進行了盾構挖掘跟蹤監測。每天在黃浦江80米×80米的水域上,進行精密水深測量,測量精度±0.1米。通過測量發現盾構推進的前方江底微地形一般拱起,影響范圍10~28米,最拱起量為0.7米,最小為0.32米。盾構后方則出現微地形沉降,以盾構后10米為例,一般沉降量為0.05~0.2米。上述結論與江底盾構開挖的土量吻合。通過跟蹤監測,得出地形變化量來指導盾構挖掘速度,指導出土方量,為江中段盾構施工的安全提供了保證。
放射性檢測中的應用
近年來,物探還應用于一些產品的放射性檢測。1991年,伽瑪射線探測技術研究所對上海天廚味精廠內的天廚礦泉水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礦泉水的質量符合GB6566-86的標準,保證了人體的健康。1993年2月,上海市地球物理學會和上海伽瑪射線探測技術研究所,對上海地鐵徐家匯站臺花崗巖貼面部位進行現場放射性檢測,采用SY-500型便攜式微機多用伽瑪能譜儀,測定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鈉鐳平衡系數(Kp)和伽瑪照射量率(X)。測定結果認為這些建材符合使用標準,可以供住房和公共生活用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