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草金路下穿鐵路西環線立交工程(一標段)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
(2)、為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降低混凝土的澆筑厚度,一般控制在30~50cm.
(3)、在天氣炎熱施工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入模溫度在300C以內;澆筑過程中,嚴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標應,對不合格的砼堅決退回;嚴防出現大量泌水、離析等影響砼質量、外觀事故的發生。澆筑完后根據氣溫的情況確定拆模時間。
(4)、現場施工措施根據溫度變化隨時進行措施調整。
5、混凝土的拆模和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時,在混凝土內預埋一根金屬測溫管,每天進行混凝土內外部溫度測量。采取措施溫差控制在25℃以內。混凝土拆模前必須滿足溫差要求。大體積混凝土的拆模時間比普通混凝土適當延后,防治混凝土拆模后,表面與內部溫差過大而出現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根據當時氣候條件采取灑水養護等控溫措施,并根據需要測定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本工程溫差控制在25℃以內。在炎熱天氣下,基本養護之前應進行早期養護,一般在砼密實成型后進行30分鐘早期養護。砼澆筑成型后,待表面化漿凝固后,立即用草簾、麻袋等物進行覆蓋養護,養護其間,應使其保持濕潤,防止雨淋、日曬和受凍,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在砼強度未達12Mpa前,應禁止通行,并禁止安裝其上層結構的模板及支撐物等設施。
三、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措施
1、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
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水泥的水化熱,致使混凝土體內產生很高的溫度,但又不易散發,導致混凝土體內部與表面產生很大的溫差。當溫差超過一定臨界值時,會使混凝土體產生裂縫,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從而影響結構物的質量。
2、大體積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1)、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的用量,以控制水化熱。
2)、使用水化熱較低的大壩水泥、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強度水泥等。
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要點
1)、合理分層分塊,控制其每次澆筑的幾何尺寸,加快混凝土散熱速度。
2)、控制水化熱。
3)、降低混凝土入倉溫度。
4)、控制混凝土體的內外溫度。
4、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措施
1)、減小澆筑層厚度,分層澆筑時,各分塊平均面積不宜小于50m2.
2)、優先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
3)、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
4)、冷卻骨料,或加入冰塊。
5)、按規定在部分混凝土中適量埋入石塊。
6)、在必要情況下,可在混凝土中埋設冷卻水管,通水冷卻。
7)、混凝土澆筑安排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
8)、采取溫控措施,加快測溫工作,并實施監控。
9)、區別不同的環境、條件,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分別采取澆水、覆蓋、積水等相應的養護方法。
四、混凝土裂縫的應急預案
1、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來
因混凝土的硬化中,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造成其內外溫差大。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內部混凝土的約束,產生很大應力,使混凝土因早期強度低而產生裂縫,這種情況出現的裂縫往往較淺。當澆筑混凝土時溫度很高,加上水化熱的溫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溫度更高,在混凝土冷卻收縮后,內部出現很大的拉應力沒有被釋放,則會出現較深裂縫。
2、當在施工中出現以上裂縫的征兆時,需立即采取如下預防措施:
1)、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如采用降低骨料的溫度,或加冰水,或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混凝土的溫度回升,或用液態氮降低混凝土的溫度等。
2)、降低混凝土的澆筑厚度,使混凝土的水化熱得到充分散失。3)、加強澆筑混凝土的表面保護。如澆筑后,表面應及時用麻袋等覆蓋,并灑水養護,在炎熱夏天應適當延長這一狀態養護。
3、對于部分出現了裂縫的治理方法如下:
1)、對于一般結構的縫寬小于0.1mm的裂縫,因可自行愈合,只采取封閉措施,即一般采用涂兩遍環氧膠泥,貼環氧玻璃布,以及噴水泥砂漿等機型裂縫表面封閉。
2)、對于有防水要求的結構,縫寬大于0.1mm的深度及貫穿性裂縫,可根據裂縫的可灌程度采取灌漿方法進行裂縫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