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生產力諸多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企業的第一財富,是企業的核心資本,是企業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的基石。然而近年來,建筑行業的人才流動率呈現上升趨勢。據一項調查分析,流動率高的人才集中在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術類,如項目經理、技術總監、造價師和土建工程師等。從大學畢業到成為一個優秀的造價師、土建工程師要至少經過3年的實踐,而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的成長時間和成長路線更是有特殊的要求。這些職位都是建筑行業的核心職位,這些人才也是企業的骨干,他們的流失將對國有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國有建筑企業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我國建筑業長期以來一直是粗放式經營、外延式發展,產出的提高基本上依靠各種資源投入、尤其是勞動投入提高來獲得,整個行業技術裝備水平落后、勞動生產率低、行業內競爭激烈、經濟效益差。建筑企業基本上處于微利經營狀態,一些大型建筑企業只有靠大規模的業務量支撐效益;而小企業則千方百計壓縮成本,甚至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維持運營。造成國有建筑企業人才流失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國有建筑企業長期沿用以前管理黨政干部的傳統模式,干部能上不能下,論資排輩,工作中缺乏競爭力。
2、國有建筑企業的科技含量不夠,導致了一些大學生、研究生無用武之地。
3、國有建筑企業債務和社會負擔繁重,經濟效益低下,導致企業經濟、生產不能正常運行。
4、國有建筑企業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到位,只講奉獻,不講索取,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企業將采取以下措施解決人才的流失問題。
二、國有建筑企業如何留住人才
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只有增加技術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但考慮到我國勞動力過剩、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建筑業仍將維持外延式發展模式,行業經濟效益差的狀況將長期存在。立足建筑行業的現實狀況,面對跨行業的人才市場競爭,建筑企業留住核心人才的策略是什么呢?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1、徹底打破職務工資體系,建立以崗位價值為基礎的薪酬體系。雖然大多數企業都建立了崗位工資單元,但崗位工資并不是按照崗位價值確定的,而是以行政職務為主要參照標準。為了更好地詮釋薪酬本質,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建筑企業應以市場為導向,建立以管理決策、核心業務、專業技術、行政事務為分類標準的崗位體系。
2、在定薪上向關鍵崗位傾斜,合理拉開內部收入差距。國有企業的一個共性就是企業內部薪酬差距小,據某調查研究機構2006年薪酬市場調研報告統計,建筑行業項目經理與一般人員的薪酬差距為2.5倍,房地產行業項目經理與一般人員的薪酬差距是5倍。面對建筑行業勞動密集型的特點,在人工成本的投入上要精打細算,時刻關注人才市場價格,提高核心人才的薪酬水平,合理拉開內部差距,在薪酬總額一定的前提下發揮更好的激勵作用。
3、薪酬制度設計上考慮崗位的特殊性,建立差異化的薪酬制度。比如,項目經理崗位就有其特殊性,其能力水平直接決定了工程項目的質量。一般工程項目的建設周期都比較長,項目管理環節多,不可控因素多,成本控制難,而且目前的建筑企業越來越向管理密集型過渡,管理難度也越來越高。所以對項目經理的激勵與其他人員相比就應有差異性。在薪酬制度設計上一定要明確設計目標:既要體現出項目經理負責制的管理思想,又要全面實現工程項目管理目標,同時,還要體現出薪酬的激勵作用,即“責任大、風險高、報酬高”。在確定項目經理薪酬水平時,一定要考慮項目規模、管理難度,同時考慮與項目班子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與一般員工的差距,然后參照薪酬市場水平,綜合比較后確定項目經理的薪酬總額。
對項目經理的考核非常關鍵,在確定考核指標時可按工程驗收標準設計相應指標體系進行考核。由于項目周期長,可變因素多,所以對項目的過程監控很重要:一般可通過月度考核、年終預結算、項目完工后進行總結算的方式來進行考核。
4、從長遠考慮,建立利潤分享、股權設計等長期激勵機制,與核心人才共同發展。為了使企業管理層及核心人員能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可以要求他們按照職責大小,以現金形式入股,然后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經營,這樣,實現了風險共擔、收益共享,達到了長期激勵及留住核心人才的目的。
5、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做到理解人、尊重人、成就人,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對企業而言,人才流動過于頻繁,必然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當建筑企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培養了人才,卻因為種種原因留不住他們,這不能不說是企業在人才問題上的失誤和損失。要留住人才,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應該在內部營造良好的風氣和工作環境,最大限度的激發人的工作欲望,發揮人的聰明才智。二是人才的付出與所得應成正比,盡量做到人的利益的最大化。三是要打破陳規,制定靈活的政策、措施、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四是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以誠信留住人才。
總之,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適應市場經濟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變化的需要,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培育一大批懂經營、會管理,年青有為,有高度責任心和政治責任感的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振興發展,才能盡快縮小中西部地區的差異,才能使我國的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下去,成為世界東方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