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機械設備
施工階段必須綜合考慮施工現場條件、建筑結構形式、施工工藝和方法、建筑技術經濟等合理選擇機械的類型和件能參數,合理使用機械設備,正確地操作。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維修、保養、管理。
五、 環境因素
影響工程質量的環境因素較多,有工程地質、水文、氣象、噪音、通風、振動、照明、污染等。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而多變的特點,如氣象條件就變化萬千,溫度、濕度、大風、暴雨、酷暑、嚴寒都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環境,前一分項、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項、分部工程的環境。因此,根據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應對影響質量的環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嚴加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熱季節、風季施工時,還應針對工程的特點,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業等,擬定季節性保證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質量受到凍害、干裂、沖刷等的危害。同時,要不斷改善施工現場的環境,盡可能減少施工所產生的危害對環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現場管理制度,實行文明施工。
通過科技進步,全面質量管理,提高質量控制水平。國家建設部《技術政策》中指出:“要樹立建筑產品觀念,各個環節中要重視建筑最終產品的質量和功能的改進,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產品和施工工藝的更新換代”。這里闡明了新技術、新工藝和質量的關系。為了工程質量,應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先進性、適用性。在施工的全過程中,要建立符合技術要求的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不斷改進和提高施工技術和工藝水平。確保工程質量。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各分部、分項工程均要全面實行到位管理,施工隊伍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工程特點及質量通病,確定質量目標和攻關內容。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和攻關措施.明確實施內容、方法和效果。在實施質量計劃和攻關措施中加強質量檢查,其結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結論、經驗,并轉化成今后保證質量的“標準”和“制度”,形成新的質保措施;發現的問題則作為以后質量管理的預控目標。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我們要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工程質量的重大意義,堅持“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科學管理,規范施工,以此推動企業拓寬市場,贏得市場,謀求更大發展。
(考試 大 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