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的建立和造價咨詢機構脫鉤改制的開展,應該說我們的造價咨詢業已逐步完善,人員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與計劃經濟時期的狀況當然不可同日而語。計價體系也正在進行改革,謀求達到這樣一種效果:既符合國際慣例,滿足工程量清單報價的要求,又保持我們傳統的特色,適合單價法編制預算的習慣。逐步加強對資質和人員的管理,制定了《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管理辦法》和《造價工程師注冊管理辦法》。對咨詢單位和人員的行為加強了監管,發布了《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執業準則》和《造價工程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總體來說,在造價咨詢服務方面,直接行政干預少了,宏觀調控力度了,市場調節機制強了,這些顯然都是近期改革的成果。
但是,與國際上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手段相比,我們的造價咨詢業還是有差距的。根據世界賀易組織的規定,工程造價咨詢屬于"相關工程服務"的范疇,"入關"5年后國外企業將可以在我們國內設立獨資企業,而對于合資、合作或者外資控股的造價咨詢企業,現在即已經開始陸續建立。"山雨欲來風滿樓",激烈的競爭將要開始,也注定不可避免,但我們造價咨詢業的現狀怎么樣?是否已經準備好并有應對之策呢?
一、面臨的問題
1、資質管理效果還不夠理想,資質的門檻與實際有一定的偏差,能真正滿足條件的寥寥無幾,但市場卻需要咨詢單位,所以又不可能一刀切。要不,絕部分咨詢企業將關門停業。
2、造價工程師與各地的造價員(或者概預算人員)的職責不清,不知道各自都能做些什么,但往往是什么都做,都可以做。相應地,造價工程師未能起到預期的影響和作用。而且,造價工程師本是一種專業執業資格,但專業不專。
3、脫鉤改制仍不徹底,真正市場化運作、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依然屈指可數,或靠行政權力,或依集團后盾,或仗銀行財力,不能真正體現技術優勢和服務理念。
這就是轉軌時期表現出來的一些癥狀。
二、針對現狀,擬提出以下發展思路及建議
1、加脫鉤改制的力度,規范工程造價咨詢市場,促進公平競爭。目前,對于省或地市一級,國外進駐的咨詢企業還很少,但并不能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反之,現狀卻不得不使我們深有危機感。從資質年檢的情況看,咨詢企業數量不少,但仍然散而不精,甲級自然不必說,真正夠得上乙級的也是鳳毛麟角。實現脫鉤改制后,基本上已經實現中介機構脫離政府部門的行政隸屬關系,但是卻不能解決依附于銀行系統的咨詢企業的體制問題。我們實行脫鉤改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是為了發展中介機構,培育社會的自治能力,促進自由競爭,反對行業壟斷。而現實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承接業務時的惡性競爭非常普遍。例如,按文件規定,收費標準為2.5%,而最終收費為1.5%也不為奇,甚至是捉對廝殺,最后兩敗俱傷。當然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在真正脫鉤改制、自負盈虧的造價師事務所的,因為他們不可能做虧本買賣,他們虧不起。而有銀行財團作為后盾的咨詢企業可以不計后果,他們可不以此贏利,這僅僅是他們的"中間業務",而不是"主業"。這種行為不僅不會促進公平自由競爭,反而會導致壟斷。所以,真正意義上全面而又徹底的脫鉤改制勢在必行。不然,我們培育出來的將不可能是真正有競爭實力而又有較高專業業務水平的造價咨詢企業,今后也就難以與國際上型的工程咨詢公司抗衡。
2、創造條件,引導和規范造價咨詢企業的發展,不斷增強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的實力。目前的工程造價咨詢單位普遍實力薄弱,公司規模偏小,技術力量不強,面對市場的變化和競爭還不能及時應對。所以,開拓工程造價咨詢市場,開展全過程的工程造價服務,即為業主提供從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開始到工程竣工決算的工程造價咨詢服務,這將是非常迫切的。目前,造價咨詢在建設程序的前期介入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但在前期特別是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卻是影響造價的關鍵。造價咨詢單位經營的范圍主要依然還局限于工程量清單和招標標底的編制、結算的審核,專業范圍也主要限于土建、安裝、市政。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在廣度上,還要在深度上進行發展。當然,真正要實現這一轉變,也實屬不易。造價管理部門與其他有關部門的關系是問題的焦點所在,但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個問題是我們不希望存在也不應該存在而又實際存在的,我們只有在這個問題上消除分歧,達成共識,才能為造價咨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造價咨詢收費規定不合理,也是制約造價咨詢業發展的一個客觀因素。如,工程結算審定與工程量清單編制、標底編制等內容的收費差異甚遠,而且專業不分,造成苦樂不均的現象,這將不利于專業均衡和全面發展。所以,制定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指導性收費規定是非常需要的,但是最好由市場自身決定,不要規定得太死。
隨著工程造價咨詢市場激烈的競爭,按照優勝劣汰的市場發展機制,必然會有一批企業不可避免地被淘汰出局,而管理技術水平高、服務好的企業將擁有更的商機,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的兼并、重組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趨勢。各行各業都需要"航母",這已成為常識。
(造價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