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獲取某種機會而消耗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簡單的解釋并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含義。原因是:機會成本的耗費是有形的,但給人的感覺是無形的。似乎機會成本的耗費是天經地義的,有沒有機會都要花費。我們關心機會成本就好像我們到某旅游勝地去玩,不能只關心門票,還要關心食、住、行一樣。
我們常拿融資租賃和貸款比較誰的融資成本高?如果不把機會成本加進去的話,可能會得出一個不正確的結論。比如人們通常感覺融資租賃的融資成本比銀行貸款高。出現這種認識錯誤主要在于沒有把機會成本考慮進去。
首先從利率上說租賃公司的資金是從銀行來的,因此融資成本一定比銀行高。但從機會成本考慮就不一定了。銀行貸款是以資金占用作為標的的。融多少資金,就可以算出有多的成本。融資租賃是以租賃物件的標的為基礎計算成本的,有些廠商租賃打出“零”利率的口號,實際上是一種促銷手段。天下沒有免費的宴席,從物件的采購上早已把利息提前納入銷售價格中去了。
因為上述原因,和租賃公司談利率,實際上沒有什么太的意義。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上可能會遇到利率問題,但不是租賃公司給出的利率,而是租賃公司的收益率。是用來財務處理的,不能真正地反映融資成本。
第二個概念是銀行的利率比租賃公司高。因為銀行的利率不能隨意加減,有政策限制。租賃公司的利率可以根據雙方的討價還價來確定,有政策支持。但是,銀行的政策現在也開始變化,實際上貸款利率已經是上不封頂。對于信用稍差的企業,銀行貸款的利率也不會低。融資租賃因為增加了一道物權保障,也是做銀行的次好項目。從利率上看不會有太的差別,因為銀行要做這種項目也要很高的利率。
第三融資租賃項目的操作程序要比銀行貸款公開的多,申辦程序要簡單一些,談判各方的地位要平等一些。請客吃飯,回扣等桌下交易要少一些,成交時間要快一些。如果把提前投產帶來的效益算進去,使用融資租賃的機會成本比銀行貸款要小的多。
第四是融資租賃在稅收上有獨特的好處,是任何融資方式都得不到的。加上審批過程簡單,這就是為什么在國外,融資租賃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工程機械設備的客戶70%%以上是中小企業,他們沒有雄厚的實力到銀行去搞公關、談貸款,再說銀行向來是“嫌貧愛富”,對小金額的融資根本不感興趣。因此,在銀行停止了對中小企業的按揭貸款的情況下,融資租賃就在這個時候悄然興起了。
在新經濟的環境下,人們多少要有一些財務知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財商”(智商以外的另一種智慧),融資租賃的真正含義應該是財務租賃(在英文中,財務、金融、融資都是一個詞)。這樣既可以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又可以降低機會成本的花消。
(造價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