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技巧心得:工程量清單計價與招投標制度(一)

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摘要:隨著《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作為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人一個新的階段,本文根據作者學習《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心得體會,對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與傳統定額模式進行了比較,指出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招投標制度的優越性,探討了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招投標制度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在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投標過程中的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 計價 招投標制度 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按照傳統的定額模式進行計價,實行的是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概預算定額管理制度。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管理制度曾經對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起過積極有效的作用。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開放及與國際經濟的逐步接軌,使得概預算定額管理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不相適應。九十年代以后,我國就如何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展開了積極的探索,為適應建設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針對工程計價中存在的問題,按照"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思路進行了工程造價改革,工程造價管理由靜態管理模式逐步轉變為動態管理模式。但隨著建設市場的發展,這一模式又明顯滯后,因為工程預算定額是按照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平均水平制定的,以此為依據形成的工程造價基本上屬于社會平均價格。這種平均價格可作為市場競爭的參考價格,但不能充分反映參與競爭企業的實際消耗和技術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發揮,體現不出招投標活動中"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原則。因此對現行工程計價方式和工程預算定額進行更深入的改革勢在必行。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將改革以工程預算定額為計價依據的計價模式,逐步形成"市場形成價格、企業自主定價的新格局",把工程計價的權利真正交給企業、交給市場。可以說,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一、傳統定額模式與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區別
  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是指在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中,招標人按照國家統一的工程量清單計算規則提供工程數量,由投標人依據工程量清單自主報價,并按照經評審低價中標的工程造價計價方法。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與傳統定額模式有本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計價依據的屬性及特點不同:在傳統定額模式中,國家是計價的主體,是以法定的形式進行工程造價管理的,而與價格行為密切相關的建筑市場主體-發包人和承包人,卻沒有決策權和定價權。建筑產品價格普遍采用"量價含一"的靜態管理模式,即通過工程預算定額確定建筑產品價格。而定額是指在正常施工生產條件下,完成一定計量單位產品的人工、材料、機械和資金消耗的規定額度,盡管消耗量標準是依據施工規范、典型工程設計、社會平均水平等方面因素制定的,但最的弊端是政府相關部門對各種價格、管理費及利潤率的確定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企業體制改革的發展相脫節。我國雖有統一的國家基礎定額,但具體的預算定額由各地區、各部門自行制定,使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地區與部門之間產生管理口徑不統一;計價行為不規范;難以相互溝通的局面。市場競爭機制受到了制約,更難與國際通用規則相銜接,制約了對外開放和國際工程承包的開展。這種計價模式既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價格的變化,更不能反映企業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影響了發包人投資的積極性,剝奪了承包人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中,國家在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統一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名稱、統一的計量單位、統一的項目編碼的原則下,編制《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作為強制性標準在全國統一實施,但不是計價的主體,在具體的計價過程中,招標人依據工程施工圖紙、按照招標文件要求,以統一的計價規范為投標人提供工程實物量清單和技術措施項目的數量清單;投標人根據招標人提供的統一量和對擬建工程情況的描述及要求,結合項目、市場、風險以及本企業的綜合實力自主報價。這種計價模式把過去預算定額中規定的施工方法、消耗量水平、取費等改由施工企業來確定,實現建筑產品價格市場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量價合一的傳統的預算定額制度,為工程造價走向市場化奠定了基礎。
  (二)價格的形成方式不同:在傳統定額模式下,由于價格采用由政府統一定價、統一以價格指數的形式來進行調整的靜態管理方式,投標人在編制投標報價時難以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市場價格信息等各種因素自主定價。工程建設的特點之一就是構成工程實體的消耗部分是由工程設計決定的,但施工方法、手段則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應由承包人自行決定。然而傳統定額模式將工程實體消耗與施工措施性消耗捆在一起,使技術裝備、施工手段、管理水平等本屬于競爭機制的個體因素固定化了,不利于承包人優勢的發揮,難以確定個體成本價。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打破了過去價格由政府統一定價的靜態管理模式,在招標人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將實體消耗與措施性消耗分開,投標人在編制投標報價時能夠依據企業定額消耗量或參照國家預算定額消耗量、市場價格信息等各種要素,結合企業的具體實力、技術裝備、施工手段、管理水平等情況自主定價。
  (三)招投標形式不同:《價格法》規定了三種定價方式,即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在傳統定額模式下,由于價格改革沒在到位,在招投標活動過程中,標底(控制價)及投標報價都是按照現行預算定額和費用定額進行計算的,投標過程中,標底(控制價)成為一個基準價,在一定的幅度范圍內作為判斷投標報價有效性的標準。可以看出,在傳統定額模式下計算出來的施工承發包價格是政府指導價。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定額模式下投標報價套用預算定額和費用定額進行計算的計價辦法,而成為由投標企業根據競爭需要、自身實力和特定的需求目標自主確定管理費和利潤水平,通過競爭的方式以合同的形式來確認工程造價的定價方式。這一價格本質上不同于定額模式下通過層層計算得出的價格,也不同于"一方愿賣一方愿買一拍即成的"簡單的市場交易行為,它既不是投標人任意定價,也不是招標人自由出價,而是在一定市場規則的引導下,通過報價競爭,由社會加以確認的市場調節價。 
  二、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的優越性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工程造價計價和競價的市場環境,逐步解決定額計價中與工程建設市場不相適應的因素,深化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的改革措施,實行建立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上的招投標制度具有很強的優越性。
  (一)充分引人市場競爭機制,規范招標投標行為。
  1984年11月,國家出臺了《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暫行規定》,在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中開始實行招投標制度,但無論是業主編制標底,還是承包商編制報價,在計價規則上均未超出定額規定的范疇。這種傳統的以定額為依據、施工圖預算為基礎、標底為中心的計價模式和招標方式,使得原本想通過實行招投標制度在施工承發包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的作用。由于建筑市場發育不成熟和監管不到位等因素而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由于價格是由政府確定的,因此投標報價的競爭往往變成企業問預算人員水平的較量,同時容易誘導投標單位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來謀取中標,嚴重阻礙了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化運作。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投標就是把定價權交還給企業和市場,淡化定額的法定作用,在工程招標投標程序中增加"詢標"環節,讓投標人對報價的合理性、低價的依據、如何確保工程質量及落實安全措施等進行詳細說明。通過詢標,不但可以及時發現錯、漏、重等報價,保證招投標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還能將不合理報價、低于成本報價排除在中標范圍之外,有利于維護公平競爭和市場秩序,又可改變過支"只看投標總價,不看價格構成"的現象,排除了"投標價格嚴重失真也能中標"的可能性。評標過程中由于制定了合理的衡量投標報價的基礎標準,并把工程量清單作為招標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規范了投標人計價行為,又在技術上避免了招標中弄虛作假和暗箱操作,從而規范了建設工程招投標行為市場。 
  (二)實現量價為分離、強調風險分擔,促進各方面管理水平提高。
  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以后,招標人按照國家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提供工程量清單。必須編制出準確的工程量清單,并承擔相應的風險,投標人則必須對單位工程成本、利潤進行分析,統籌考慮、精心選擇施工方案,并根據企業的施工定額合理確定人工、材料、施工機械等要素的投入與配置,優化組合,合理控制現場費用和施工技術措施費用,確定投標報價,因此,投標人必須承擔價的風險。由于成本是價格的最低界限,當投標人減少了投標報價的偶然性技術誤差時,就有足夠的余地選擇合理標價的下浮幅度,掌握一個合理的臨界點,既使報價最低,又有一定利潤空間。通過風險的合理分擔促進各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增強招投標過程的透明度,淡化標底的作用。
  過去的招投標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弊端,導致腐敗的滋生。有些工程,招標人也發布了公告,開展了登記、審查、開標、評標等一系列程序,表面上按照程序操作,實際上卻存在著出賣標底,互相串標,互相陪標等現象。有的承包商為了中標,打通業主、評委,打人情分、受賄分;或者干脆編造假投標文件,提供假證件、假資料;甚至有的工程開標前就已暗定了承包商。
  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避免了工程招標中的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規行為,有利于廉政建設和凈化建筑市場環境,規范招標行為。并消除因工程量不統一而引起的在標價上的誤差,可以從細節上衡量投標企業的作價水平及其合理性,有利于正確評標。工程量清單招標和評標實質上是市場確定價格的過程,通過淡化標底的作用,使標底不再成為中標的直接因素,并取消標底審核這一環節,將標底應為控制價,并在招標時公開。控制價的作用只作為投標單位編制投標報價時參考的上限標準,只要投標價高于控制價就不能成為中標單位。從而起到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這樣就消除了編制標底給招標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徹底避免了標底的跑、漏、靠現象。工程量清單和控制價的公開,提高了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度,為承包商競爭提供了}個共同的起點。使招投標過程真正做到了符合"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四)、縮短招標周期、提高社會效益。
  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充分發揮招標人所編制的工程量清單的作用,避免了招標方、審核方、投標方重復計算工程量。節省量的人、材、物,同時縮短招標時間和投標報價編制時間,克服由于工程量計算誤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準確、合理、公正,便于招標、投標及評標實際操作。 
  (五)、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引人國際競爭機制。
  在國際上承包工程合同的訂立方式通常有固定總價合同,固定單價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和統包合同等幾種。固定總價合同通常是通過投標商的競爭來決定工程的總價。即業主與承包單位按固定不變的工程造價進行結算,不因工程量、設備、材料價格,工資等的變動而調整合同價格。其缺點是往往由于承包單位要承擔工程量與單價雙重的風險,因此要價較高。固定單價合同即在整個合同期間執行同一合同單價,而工程量則按實際完成的數量結算,也就是量變價不變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即工程成本實報實銷另加一筆支付給承包商的酬金。目前,固定單價合同形式國際上采用最為普遍,《國際通用土建工程合同條件》中也作了量可變而價一般不變的規定:"對承包商來說,工程量可按實調整,而綜合單價不變當發生非施工方原因或設計變更等因素造成實際完成的工程量與合同中的工程量出人較,承包商可以要求調整相應工程量,而保持單價不變。工程量清單招標正是符合單價合同的要求,是招標制度和造價管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必然發展。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