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建設市場的快速發展,招標投標制、合同制的逐步推行,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與國際接軌等要求,工程造價計價依據改革不斷深化。為改革工程造價計價方法,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受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的委托,于2002年2月28日開始有關部門和地區工程造價專家編制《全國統一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為了增強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的權威性和強制性,最后改為《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以下簡稱“計價規范”),經建設部批準為國家標準,于2003年7月1日正式施行。為了全面推行“計價規范”,讓使用者對“計價規范”的編制有較全面的了解,現介紹具體編制情況。
一、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目的、意義
(一)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工程造價深化改革的產物
長期以來,我國發承包計價、定價以工程預算定額作為主要依據。1992年為了適應建設市場改革的要求,針對工程預算定額編制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改革措施,工程造價管理由靜態管理模式逐步轉變為動態管理模式。其中對工程預算定額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原則是:將工程預算定額中的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和相應的單價分離,人、材、機的消耗量是國家根據有關規范、標準以及社會的平均水平來確定。控制量目的就是保證工程質量,指導價就是要逐步走向市場形成價格,這一措施對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建設市場化進程的發展,這種做法仍然難以改變工程預算定額中國家指令性的狀況,難以滿足招標投標和評標的要求。因為,控制的量是反映的社會平均消耗水平,不能準確的反映各個企業的實際消耗量,不能全面地體現企業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還不能充分體現市場公平競爭,工程量清單計價將改革以工程預算定額為計價依據的計價模式。
(二)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規范建設市場秩序,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
工程造價是工程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建設市場運行的核心內容,建設市場上存在許多不規范行為,多與工程造價有關。過去工程預算定額在工程發包與承包工程計價中調節雙方利益、反映市場價格等方面滯后,特別是在公開、公平競爭方面,缺乏合理完善的機制,甚至出現了一些漏洞。實現建設市場的良性發展除了法律法規和行政監管以外,發揮市場規律中“競爭和價格”的作用是治本之策。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市場形成工程造價的主要形式,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有利于發揮企業自主報價的能力,實現政府定價到市場定價的轉變;有利于規范業主在招標中的行為,有效改變招標單位在招標中盲目壓價的行為,從而真正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反映市場經濟規律。
(三)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促進建設市場有序競爭和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工程量清單計價招標投標中,由于清單是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招標單位必須編制出準確的工程量清單,并承擔相應的風險。由于工程量清單是公開的,將避免工程招標中弄虛作假、暗箱操作不規范行為。承包企業采用工程量清單報價,必須通過對單位工程成本、利潤進行分析、統籌考慮、精心選擇施工方案,并根據企業的定額合理確定人工、材料、施工機械等要素的投入與配置,優化組合,合理控制現場費用和施工技術措施費用,確定投標價。改變過去過分依賴國家發布定額的狀況,企業根據自身的條件編制出自己的企業定額。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實行,有利于規范建設市場計價行為,規范建設市場秩序,促進建設市場有序競爭;有利于控制建設項目投資,合理利用資源,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提高造價工程師的素質,使其必須具備懂技術、懂經濟、懂法律、善管理等全面發展的復合人才。
(四)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利于我國工程造價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
按照政府部門真正履行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政府對工程造價管理的模式要相應改變,將推行政府宏觀調控、企業自主報價、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社會全面監督的工程造價管理思路。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將會有利于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政府職能的轉變;由過去政府控制的指令性定額轉變為制定適應市場經濟規律需用要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由過去行政直接干預轉變為對工程造價依法監督,有效地強化政府對工程造價的宏觀調控。
(五)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融入世界市場的需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快,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市場,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行業壁壘下降,建設市場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外的企業以及投資的項目越來越多地進入國內市場,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在海外投資和經營的項目也在增加。為了適應這種對外開放建設市場的形勢,就必須與國際通行的計價方法相適應。為建設市場主體創造一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市場競爭環境,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國際通行的計價做法。在我國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利于提高國內建設各方主體參與國際化競爭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設的管理水平。
二、“計價規范”編制工作
“計價規范”編制工作共分研究確定編制方案,編制初稿,編制形成征求意見稿,修改形成送審稿,召開審查會議并修改完成報批稿五個階段。
2002年2月組織有關專家總結2001年《全國建筑裝飾裝修工程量清單計價暫行辦法》 編制工作和部分省市工程量清單試點的經驗,根據建設部提出建設市場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單的要求,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并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對編制“計價規范”的指導思想、思路、原則,工程量清單的內容、表現形式,以及編制工作的組織、進度的安排等作了認真詳細的研究,提出了編制工作的初步方案,爾后召開了由各地各有關專業部門參加的編制工作會議,明確了“計價規范”的編制原則、依據和編制工作的組織方式與工作進度安排等,確定了“計價規范”編制工作方案。
根據編制工作方案,由部分專家組成綜合組,并從13個省市和8個專業部門抽調近40名專業人員,成立了10個編制組,分頭進行編制。綜合組對編制內容進一步明確,對篇、章、節作了進一步劃分,制訂了編制綱和編制統一性規定,供各編制組共同遵守。在此基礎上各編制組對項目劃分如何設置、粗細如何,工程量計算規則、工程內容、工作內容如何編寫,以及如何采用現行定額投標報價,便于貫徹執行等,進行充分討論、統一思想,制訂了各編制組編制細則。2002年4月完成了初稿。
5月開始協調平衡編制初稿,主要由綜合組成員認真審閱各編制組的初稿,提出問題并研究解決辦法,統一了附錄部分中的各專業格式、文字、表述方式,協調項目設置的粗細和項目交叉等問題。修改完成征求意見稿。
將征求意見稿全國廣泛征求意見,共收集來自全國32省市專業部門的書面意見700多條,根據所提的意見,我們在工程量清單編制、工程量清單計價以及標準格式、項目劃分、工程量計算規則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反復推敲修改完成了送審稿。
2002年9月,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召開“計價規范”審查會議,對“計價規范”進行了審查,10月完成了報批稿。審批過程中,建設部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了部分專家的座談會聽取意見,編制組對報批稿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