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部《建設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價格管理暫行規定》(建標1999 1號)的有關規定,我國原有的定額計價依據可采用工料單價法和綜合單價法編制。本人認為,當前的建設工程計價依據的改革不是要不要定額的問題,而是怎樣使用和管理定額、怎樣確定定額水平的問題。
從本質上說,建設工程定額是建筑生產力水平高低的標準。以1998年廣州市修編1992年房屋修繕定額為例,修編后的定額人工水平下降了0.2%,人工造價上升了0.2%,總造價水平上升了8.8%。這說明自1992年以來,在房屋修繕專業當中,扣除物價上漲因素,技術工人的勞動水平提高了,并且廣州市在修繕活動當中較過去更多地使用了機械。試大
隨著工程咨詢行業的蓬勃興起,造價管理全過程控制的思想也越
定額水平的取定首先要考慮社會的穩定,其次才是供求關系。要創造一種競爭的環境,不能夠保護落后,但是要兼顧社會效益。具體地說,失業率一般不能高于5%的警戒線,在“量價分離”的計價依據改革當中,要在保證工程量的前題下保證建筑功能和安全,其次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建筑水平。工程量的確定涉及到國家強制性建筑規范的標準,以2002年度為例,對此影響較大的有《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在這里工程量的確定經歷了:建筑物建筑功能與結構安全→選擇對應荷載組合→建筑物設計→施工方案選擇→工程施工→工程變更→工程量確定的過程。其中,物價水平和建筑技術水平是影響定額水平的兩個重要因素:為了推動經濟增長,政府往往有限度地推動物價輕微上漲,而定額作為一定時期使用的造價依據具有時間上的使用慣性,在過去采用工料單價法編制的定額上,往往采用調整費用定額費率的辦法使其適應市場。以廣州市過往一兩年的情況來看,物價水平徘徊不前,基本上處于通貨緊縮、人民幣購買力上升的局面,而有效需求不足、建筑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使得以大型國企為測算對象編制的定額水平被認為較高。
另外,建筑技術水平的發展也影響著定額水平的確定,這里以廣州地鐵的盾構施工法為例。廣州市軌道交通位于廣州市區,由于穿越人口密集的鬧市,為避免對市民的日常生活的干擾,不宜采用大開挖等施工法。但是,當時中國國內的盾構技術尚未成熟,在廣州地鐵一號線中由市政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采用了日本青木的盾構管片技術。按照一號線結算總造價122.616億元,工程總長18.497km計算,平均每公里造價為6.629億元,其中相當大部分是在進口專利上的消耗。廣州市在軌道交通二號線上,采用了本市消化改進的盾構裝備技術,使每延米盾構造價由9萬元下降至4.5萬元,同時采用我國長春生產的國產機車,將大大地降低節約地鐵工程的造價。這就是建筑水平影響造價的很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