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農村養老為民解除老所憂

發布時間:2016-09-21 共1頁

  “兩戶”家庭生活水平需要保障

  余慶縣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東南部,其中農業人口占9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34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2003年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1.6‰,自然增長率為5.8‰,比全國6.01‰的自然增長率略低。

  據專家測算,如果按1963年至1973年的平均生育水平計算,實行計劃生育30年間全縣少生了18萬人,這對余慶縣意義非同尋常。

  但同時當前農村“兩戶”家庭的社會保障問題顯得日益緊迫。據余慶縣的一個專項調查顯示,該縣30年前第一批實行計劃生育的“兩戶”生活水平,當年遠高于全縣的平均水平,此后逐年下降,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低于全縣的平均水平。2002年,“兩戶”總的生活水平低于全縣平均水平達1108元。

  省計生部門的負責人說,貴州農村貧窮落后,在目前還主要是土地養老、子女養老的情況下,農民一上年紀,或是一子服侍兩老,或是二女外嫁身邊無人,很容易陷入困境。

  不能讓曾經自愿響應國家號召實行計劃生育,為余慶縣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兩戶”家庭老來無著落。余慶縣委、縣政府于2002年開始探索為“兩戶”提供養老保障。該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全縣有“兩戶”家庭20455戶,要一下解決所有“兩戶”家庭的養老問題困難不小。

  該縣對多種養老方案進行了測算和比較:如果投商業養老保險,財政一年要拿出2000萬元,幾占全縣財政收入的1/3,負擔過重,而且投保人60歲后每月只能領取13元的養老金,回報太低。如果以政府出資,通過企業贏利來維持養老院,則風險大且不易操作。幾經權衡,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余慶縣決定以政府為主,建立計生家庭養老保障金。

  能基本滿足“兩戶”的生活需要

  計生家庭養老保障金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從2002年起,每年在縣鄉兩級地方財政收入中提取0.5%,以后逐年遞增0.1%,直至達到財政收入的1%。二是從社會撫養費和農村稅費改革中央轉移支付部分中提取20%。三是縣里有收費項目的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黨政干部每年捐資一次。

  按此辦法,余慶縣2003年共籌集資金147萬元,61名年滿60歲的農民,從去年1月開始每月領取養老金40元。根據當地目前生活水平,一家兩口每月80元、每年960元養老金,可基本滿足生活需要。

  5月18日,記者冒雨走訪了3個鄉鎮的8戶“兩戶”家庭。提起這筆養老金,老人們都感慨道:做夢也沒想到政府會這么周到,每月給我們“發工資”。65歲的宋洪林說:“現在不光是我徹底甩脫了擔憂,就連那些三四十歲的計劃生育戶也打消了悲觀,有望頭啦!”

  71歲的湯本昌說起去年養老金兌現大會上喜極而泣的情景時臉上露出了一絲遺憾:作為“兩戶”代表,他本來有一肚子的話要講,可是站在麥克風前,激動得只喊了3個字:感謝黨!便老淚縱橫,說不出話來。

  白泥鎮上理村楊秀倫家,是全縣最困難的家庭,他本人身患重癥,愛人殘疾,13歲的兒子寄住在親戚家讀初中。走進已十分破舊的木瓦房,全部家當價值不過幾百元。屋外,春雨瀝瀝,寨子里的鄉鄰正在幫他家打田插秧。楊老漢說:每年政府都要發救濟金、救濟糧,現在又多了這筆養老金,油鹽醬醋不愁,還可買點肉吃。

  村民在交談中,無不表達他們對這項政策由衷地擁護。然而,如何保證“兩戶”養老保障制度能夠長期地實施下去?

  確保保障金足額連續發放

  余慶縣委書記陳梓澤說,這項政策是經過反復慎重研究后出臺的,一是縣財政收入這幾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每年提取0.1%的遞增數,應該是有保證的。二是到2020年,縣里滿60歲的“兩戶”農民將達到1400多人,從現在起的17年里,將累計發放養老金近900萬元,而累計提取的養老基金可達5000多萬元,完全能夠承擔所有“兩戶”的養老保障。三是國務院最近出臺了一項重要政策,對西部試點地區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資金,中央財政負擔80%,地方財政負擔20%。國家支持力度很大,余慶縣已決定從今年5月起,每個農民每月的養老金由40元提高到50元。四是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余慶縣農村獨生子女戶、二女戶養老金管理辦法》,用地方法規來確保該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為讓群眾更放心,余慶現在由發放現金改為發放存折。縣財政每月15日把養老金打入信用聯社,由聯社在鄉鎮的延伸機構為發放對象建立專項存折,農民可即時自由支取。越來越多的村民有了一個女兒后決定不生第二胎,新的生育觀正在這里興起。

  據了解,目前,貴州全省已有71個縣(市、區)借鑒“余慶模式”,大力開展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制度建設。

  創新才能治本

  農村獨生子女戶在生產致富、家庭養老問題上和多子女家庭相比,有更多困難,更應給予幫助和扶持。能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家庭的養老問題,不僅是一個如何建立現代農村社會養老機制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國家計劃生育政策連續性和完整性,穩定目前較低生育水平的大問題。

  在當前形勢下,一些地方農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仍停留在宣傳、教育和引導這些傳統的工作方式上,有些地方甚至違反政策采用行政組織手段。這些工作僅僅能起到治表的作用,有的還起到了反作用。

  要從根本上維護計劃生育制度的可持續性,就必須從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入手。貴州省余慶縣在經濟基礎并不雄厚的情況下,從本縣實際出發,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設立養老金,把計劃生育利益導向與社會制約有機結合,不但解決了計劃生育家庭的實際困難,而且為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作了新的嘗試。他們的做法具有可操作性,養老金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而且有利于計劃生育工作。這將會推動群眾執行國策時更加自覺。

  從今年起,國家在5個西部省市、9個中部省和貴州省的各1個地(州、市)開展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建立這些制度,雖然政府現在是花了一些錢,但總比貧困人口大量增加后再去對他們扶貧更經濟。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