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17 共4頁
[案情簡介]
某市五環農用車公司前身是80年代初成立的五環農用車廠。進入90年代以后,年生產能力一直在5萬輛左右,產品供不應求。由于該廠是市里的重點企業、利稅大戶,市政府在90年代中期制定了發展農用車、帶動本地工業結構調整的規劃。為此,一是成立五環農用車公司。原五環農用車廠確定為總廠,市化工機械廠更名為農用車二廠,市陶瓷廠轉產并更名為農用車三廠。三個廠在公司組織結構中屬公司直接領導的緊密層;二是在市屬工業企業中確定11家工廠為公司配套生產各種零配件,與公司屬松散聯合關系;三是整個擴產計劃的實施,由市經貿委牽頭,財政、金融、各工業局等部門參加,統一部署各項工作。公司很快就形成了20萬輛的生產能力,同時也帶動了一批不景氣的企業。
然而,沒過多久五環農用車公司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是對各分廠的零配件用量少,生產成本高。所以,總廠和分廠都開始在供銷渠道方面自尋出路;二是由于化工機械行業市場好轉,原先生產化工機械的二廠又恢復了化工機械產品的生產。而化工機械產品生產效益優于農用車部件的生產,廠里便放松了農用車零部件生產,產量和質量都無法保證;三是市陶瓷廠轉產零部件的貸款多,且技術不過關,現已負債累累。
[問題]
(1)請從資源組織的角度,對五環農用車公司組成14家企業聯合體的行為進行分析。(5分)
(2)結合政府在這次企業結構調整中所做的工作,談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擺正政府、企業和市場之間的關系。(5分)
六、論述題(10分)
為什么說“三個代表”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七、寫作題(30分)
看圖分析,緊密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漫畫《藏好沒有》
參考答案
一、判斷題(共10分)
1.對 2.對 3.對 4.錯 5.對 6.對 7.錯 8.對 9.對 10.對
二、單項選擇題
1.B 2.A 3.C 4.A 5.A 6.B 7.D 8.C
9.B 10.C 11.B 12.A 13.C 14.C 15.B
三、多項選擇題:
1.BD 2.ABD 3.ABCD 4.AB 5.BC 6.ABC 7.ABCD 8.ABD 9.BCD 10.BD
四、辨析題
當代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適當控制經濟發展的速度。
答:(1)錯誤。(1分)
(2)可持續發展強調的不是限制發展,而恰恰相反,他強調社會與人口、環境、資源的綜合平衡和協調發展。(2分)實現這一目標只能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科技水平來實現。(2分)
五、案例題
[答案要點]
第一問:(1)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資源的有效組織,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市政府對五環公司的決策非但沒有降低企業的外部交易費用,反而增加了內部管理成本;非但沒有實現企業管理的高效率,反而把企業行為變成了變相扶貧;非但沒有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反而使公司舉步維艱。(3分)
(2)專業化分工對應的是社會化大生產,跨區域甚至是跨國界的大市場,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開放的觀念。而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狹隘、落后觀念。五環公司的布局決策不是真正的專業化分工,而是一種低水平重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