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1-05 共1頁
存儲技術與數據庫物理設計
6.1 物理設計是在具體的硬件環境、OS、DBMS約束下,基于邏輯設計,設計具體數據存儲結構和存取方式。目的:占用空間少、訪問效率高、維護代價低。主要步驟有數據庫邏輯模式調整、文件組織與存取設計、數據分布設計、安全模式設計、確定系統配置、物理模式評估。
6.2 索引技術(Indexing)是一種快速文件訪問技術,它將文件記錄在某個或某些域(或稱為屬性)上的取值與該記錄的物理地址直接聯系起來,提供了一種根據記錄域的取值快速訪問文件記錄的機制。索引文件是一種利用索引技術支持快速文件訪問的文件組織和存取方法。
索引加快了查詢記錄卻減慢了數據更新速度,本身還占用一定的存儲空間。
6.3 文件組織:如何將關系數據庫中的關系映射為操作系統中的數據庫文件,及管理文件。
文件結構:如何將DB文件中的邏輯記錄映射到物理文件的中磁盤塊。
文件存取:針對某種結構的DB文件,如何查、添刪改其中的邏輯記錄
6.4 數據字典:數據庫各類對象的描述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控制信息。包括關系模式信息、與視圖描述有關的信息、關系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信息、完整性約束、安全性有關的信息、數據庫運行統計信息。
作用:DBA用來監視DBMS的使用情況并協助完成管理工作;一般用戶可用于查閱部分數據庫結構信息;DBS運行時各子系統頻繁使用以完成相應的存儲和查詢處理功能。
6.5 DBMS的三種完整性控制機制:CHECK子句、斷言、觸發器
斷言語句:Create assertion 斷言約束名 check (…)
6.6 堆文件:數據量少且操作頻繁;批量加載數據(先選為堆文件再調整文件結構)
順序文件:查詢條件定義在查找碼上;快速的二分查找
散列文件:基于散列域值的等值匹配,特別是訪問順序是隨機的。非精確查詢;非散列域
B-樹和B+-樹:大數據量基本表;聚焦文件:多表連接操作
6.7有序索引技術利用索引文件實現查找碼取值到記錄物理地址間的映射關系。索引文件由索引記錄組成,每個記錄中的索引項記錄了某個特定的查找碼值和具有該值的數據文件記錄的物理地址。
當需要訪問數據文件中某個數據記錄時,先根據查找碼值查閱索引文件,找到對應的索引項,然后從索引項中找出數據記錄在數據文件中的物理地址.根據這個地址訪問數據記錄。
6.8散列技術是一種快速文件訪問技術,它利用散列函數實現文件記錄域取值到記錄物理地址間的直接映射關系。當需要訪問數據文件中查找碼值為si的某個或某些文件記錄時,將si作為散列函數h的輸入計算得出的散列函數輸出值h(si)就是文件記錄在數據文件中的物理地址。
6.9 權限:允許用戶對一給定的數據庫對象可執行的操作(查詢、添刪改、新建、備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