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1-06 共1頁
故障管理
11.1 故障種類:事務內部故障(事務回滾撤消修改)、系統故障(影響事務不壞數據)、介質故障(軟件容錯、硬件容錯)、病毒
11.2 系統故障對策:重啟,撤消(UNDO)未提交的事務,重做(REDO)已提交的事務
11.3 軟件容錯:備份、日志文件,利用恢復技術;硬件容錯:雙物理存儲設備
11.4 恢復基本原理:冗余,即所有數據均可通過存儲在別處的冗余數據來重建。
11.5 對于經常進行數據操作的數據庫:完全轉儲+差異轉儲
11.6 以記錄為單位的日志文件:開始標記(Ti BEGIN TRANSACTION)、結束標記(Ti COMMIT或者Ti ROLLBACK)、每個事務的所有操作(Ti,A,50,80)
11.7 以數據塊為單位的日志文件:存放更新前和更新后的整個數據塊。只有事務標識和被更新的數據塊,沒有操作類型和操作對象。
11.8 日志的作用:用來進行業務故障和系統故障恢復;協助后備副本進行介質故障恢復(動態轉儲必用);記錄操作監視行為分析問題
登記原則:登記次序嚴格按并行事務執行次序;必須先寫日志文件再寫數據庫
11.9 檢查點:最大限度減少數據庫完全恢復時所必須執行的日志部分(針對系統故障)。
11.10 數據庫鏡像:提高數據庫可用性的解決方案(比如介質故障,兩臺服務器相互備份)
優點:提供完整或幾近完整的數據冗余,增強數據保護;發生介質故障時,數據不會丟失且服務不會中斷,提高數據庫可用性;提高鏡像數據庫在升級期間的可用性。
雙機互備援模式(均為主);雙機熱備份模式(一主一備份機)。數據庫鏡像可用于并發操作。
11.11 RAID廉價冗余磁盤陣列:(鏡像冗余、)校驗冗余:對成員磁盤上的數據執行異或(XOR)操作得到其校驗值并存放在另外的校驗磁盤上。當某個磁盤發生故障時,只須計算其他磁盤上的校驗數據和數據的異或便可重新得到該磁盤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