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扣繳義務人應扣而未扣、應收而未收稅款的,由其繳納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的稅款。但扣繳義務人已將納稅人拒絕代扣、代收的情況及時報告稅務機關的除外。( ) 對錯
2、開具發票應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逐欄、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開具,并加蓋單位財務印章或發票專用章,特殊情況也可分聯次分別開具。( ) 對錯
3、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拒繳稅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 對錯
4、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債權,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的,稅務機關行使代位權、撤銷權后,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尚未履行的納稅義務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將被免除。 對錯
5、對有逃避納稅義務的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適用稅收保全措施的程序為:納稅擔保在先,稅收保全居中,責令限期繳納斷后。( ) 對錯
6、納稅人停業期間發生納稅義務時,可在停業期滿后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依法補繳應納稅款。( ) 對錯
7、納稅人未按規定辦理驗證或換證手續的,由省級以上稅務機關宣布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 ) 對錯
8、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轉讓、代開發票;經稅務機關批準可以拆本使用發票。( ) 對錯
9、即使納稅人享受減免稅待遇,其在減免稅期間仍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 對錯
10、稅務機關采取凍結納稅人的存款或查封、扣押納稅人的商品、財產等稅收保全措施時,其數額或價值應當相當于納稅人的應納稅款。( ) 對錯
11、某納稅人既被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罰款,又在同時欠繳稅款,依有關規定,該納稅人的財產應當先繳清罰款,再繳納稅款。( ) 對錯
12、納稅人多次犯偷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應按各次中偷稅數額最高的一次處理。( ) 對錯
13、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與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可以暫緩繳納稅款,然后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 對錯
14、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違反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 對錯
15、納稅人對稅務機關的強制執行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報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 對錯
16、納稅人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稅法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未申報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 對錯
17、對納稅人采取稅收保全措施,必須經稅務機關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后,由人民法院執行。( ) 對錯
四、簡答題
1、某公司于2002年度實現利潤500萬元,其中國債利息收入10萬元,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利息收入40萬元,本年攤銷了上年境外已納稅款超過我國稅法抵扣限額8萬元。該單位本年計算的應納稅額=(500-10-40)×33%=148.5萬元。稅務機關審核后,以為該單位的應納稅所得額有錯誤,并認定為偷稅行為,并作出如下處罰:(1)追繳偷稅款=(40+8)×33% =15.84萬元(2)由于偷稅額15.84萬元,占全部應納稅額148.5萬元的10.67%,偷稅金額超過10萬元,故稅務機關認為犯了偷稅罪,除追繳稅款外,還應對有關責任人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根據偷稅情況,稅務機關決定對該單位處以1至5倍的罰款,并按偷稅天數征收2‰的滯納金。(4)由于該單位認為稅務機關的罰款行政決定計算有誤,偷稅比例應為9.6%〔即15.84÷(500-10+8)×33%=9.6%〕,屬定性錯誤,拒不繳納罰款,并準備上訴法院。稅務機關遂決定從處罰決定書下達之次日起,加罰3‰的罰款。(5)企業收到稅務機關處罰決定書之次日起,向人民法院上訴稅務機關,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請問(1)以上稅務機關的各種行為是否正確?若不正確,指出正確的處罰方法;(2)企業的行為是否正確?若不正確,應如何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