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記賬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錯賬,而且查起來很費勁,故有人說“記賬容易查賬難”。這是因為有時為查一筆錯賬,花上很大精力,一查就是半天,有時直到深夜才查出。因此,查錯賬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探討,找出查錯賬的捷徑,使財會人員減少查錯賬的時間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加強企業管理和經濟核算上。只要在實際工作中掌握錯賬發生的規律,查起錯賬來就比較容易,運用熟練后就能得心應手,將錯賬逮住。
一、除二法
記賬時稍有不慎,很容易發生借貸方記反或紅藍字記反;簡稱為“反向”。它有一個特定的規律就是錯賬差數一定是偶數,只要將差數用二除得的商就是錯賬數。所以稱這種查賬方法為除二法,這是一種最常見而簡便的查錯賬方法。
例如,某月資產負債表借貸的兩方余額不平衡,其錯賬差數是3750.64元,這個差數是偶數,它就存在“反向”的可能,那么我們可以以3750.64/2=1875.32元,這樣只要去查找1875.32元這筆賬是否記賬反向就是了。
如錯誤差數是奇數,那就沒有記賬反向的可能,就不適用于“除二法”來查。
二、除九法
在日常記賬中常會發生前后兩個數字顛倒、三個數字前后顛倒和數字移位。它們共同特點是錯賬差數一定是九的倍數和差數每個數字之和也是九的倍數,因此,這類情況均可應用“除九法”來查找。下面分三種情況來講:
第一種情況是兩數前后顛倒,除以上共同特點外還有其固有的特點,就是錯賬差數用九除得的商是錯數前后兩數之差,例舉如下:
1.差數是9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1.如10、21、32、43、54、65、76、87、89及其各“倒數”。
2.差數是18/9=2,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2.如20、31、42、53、64、75、86、97及其各“倒數”。
3.差數是27/9=3,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3,如30、41、52、63、74、85、96及其各“倒數”。
4.差數是36/9=4,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4,如40、51、62、73、81、95及其各位“倒數”。
5.差數是45/9=5,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5,如50、61、72、83、94及其各位“倒數”。
6.差數是54/9=6,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6,如60、71、82、93及其各“倒數”。
7.差數是63/9=7,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7,如70、81、92及其各“倒數”。
8.差數是72/9=8,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8,如80、91及其各“倒數”。
9.差數是81/9=9,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是9,如90及其各“倒數”。
(這里的“倒數”是指個位與十位前后顛倒的錯數)
例如,將81誤記18,則差數是63,以63/9=7,那么錯數前后兩數之差肯定是7,這樣只要查70、81、92及其各“倒數”就是了。無需在與此無關的數字中去查找。
例如錯賬差數是1000元,本期內發生1000元的賬有十筆,這就可以重復查找1000元的賬是否漏記或重記就是了。
第二種是串戶,串戶可分為記賬串戶和科目匯總串戶。先講記賬串戶。如某公司在本單位有應收款和應付款兩個賬戶,如記賬憑證是借應收賬款某公司500元,而記賬時誤記入借應付賬款某公司500元,這就造成資產負債表雙方是平衡的,但總賬與分戶明細賬核對時應收款與應付款各發生差數500元,這就可以運用差數法到應收賬款或應付款賬戶中直接查找500元的賬是否串戶。還有一種是科目匯總(合并)時將借應收款500元誤作為應付借款借500元匯總了,同樣在總賬與分類明細賬核對時這兩科目同時發生差數500元,經過查對如記賬沒有發生串戶那么必定是科目匯總合并時科目匯總發生差錯,查明更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