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6 共1頁
北京 2011-06-30(中國商業電訊)--出出國留美申請金融經濟類(2010~2011)的學生比例高居首位,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這種專業相對集中的現象與大陸赴臺學生專業分布相互印證、相互呼應。但從出出國的學生咨訊分析,雖想申請者眾,但其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數學背景。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說,不是人人都可以申博的。那么在美國攻讀完畢,高級人才恐怕還是少數。
金融也好,精算也好,經濟也好,財會也好,都是玩錢的行當,自然很牛,號召力和吸引力頗巨當在情理之中。但被愛好的諸位,心里必須明白,這金融經濟方面的學問,主要不是計算,而是算計。計算是玩數字,而算計就是玩人了。能玩人的人,你說是什么人?這事兒可要想清楚,別沒玩成別人,反被別人給玩了。金融有風險,學習需謹慎。
不是說學不得,而是說要有一個基本的客觀的科學的自我評估,不能盲目行事。比如有的學生要申報精算。但其相關學科成績和思維習慣及能力都和精算不相干,唯一相干的可能就是美國有千萬美元年薪的精算師了。這樣的學生和家長就應當聽明白人一句勸,別迷了心竅。
所以學金融經濟的學生當中,有專業天才,有專業粉絲,有專業盲從,有專業向往,有專業被迫,還有專業起哄。其實在管理類、信息類、外語類也都有過類似的熱鬧,只不過成了過氣明星,被人們逐漸地遺忘了。什么時候再時髦一把,那就算不準了。
魯迅先生曾說,阿Q平生只有一個愛好,就是愛看熱鬧。這個愛好似乎保留至今,而且還增加了一個,就是起哄。君不見全民經商、全民炒股、全民上大學、全民搶茶葉、全民購黃金、全民投國考、全民買住房、全民玩汽車、全民新馬泰、全民找綠豆、全民刮彩票、全民減肥、全民哈韓。..。..。下一個全民該輪到誰了呢?要搶先,要反應快,當最后一棒接力的就死定了!快搶啊!快搶“好希望”股票!買呀,買呀,買進!
在這樣一種“旋風”當中,經濟動物心浮氣躁、神魂顛倒、氣喘吁吁、東看西找,你搶我奪、傳經送寶、心似陀螺、身如浮漂。
這旋風應當改成炫瘋,之所以瘋,都是“紅眼病”鬧的。于是最聰明的人就來炒這個紅眼病。這么一炒,眼越來越多,眼越來越紅。拿什么炒呢?拿故事、拿概念、拿網絡、拿話語權、拿貪心、拿欲望,拿恐懼。于是就誕生了“紅眼球經濟”。這詞兒是當代最杰出的經濟學成就。據說有人提議入選“酸草莓”獎,只因行業不對口而暫時擱淺。
如果能以“紅眼球經濟”為題,要求申請金融經濟類的考生作一篇論文,以為入學考查的重要內容,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題目難了一點,評價時手下留情。
調侃玩笑就此打住,那不過是為了活躍一下思維和氣氛。出出國歡迎有更多立志金融經濟的考生在出出國的幫助下成功赴美深造,報效人類,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