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2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1.已知某投資項目的項目計算期是8年,資金于建設起點一次投入,當年完工并投產,若投產后每年的現金凈流量相等,經預計該項目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是2.5年,則按內部收益率確定的年金現值系數是(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靜態投資回收期=投資額/NCF=2.5(年) NCF×(P/A,IRR,8)-投資額=0 (P/A,IRR,8)=投資額/NCF=2.5 |
|
2.在下列評價指標中,屬于非折現正指標的是( )。(2002年)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選項A、B均為非折現指標,但選項A是反指標,即越小越好的指標;選項B是正指標,即越大越好的指標。 |
|
3.A企業擬新建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土石方建筑工程總量為250000立方米,同類單位建筑工程投資為150元/立方米;擬建廠房建筑物的實物工程量為35000平方米,預算單位造價為5600元/平方米,則該項目的建筑工程費為( )萬元。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該項目土石方建筑工程投資=150×250000=37500000(元)=3750(萬元) 該項目的廠房建筑物工程投資=5600×35000=196000000(元)=19600(萬元) 該項目的建筑工程費=3750+19600=23350(萬元) |
|
4.若某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為25萬元,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為3年,項目計算期為5年,則該方案(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若主要指標結論可行,次要或輔助指標結論也可行,則完全具備財務可行性;若主要指標結論可行,而次要或輔助指標結論不可行,則基本具備財務可行性;若主要指標結論不可行,而次要或輔助指標結論可行,則基本不具備財務可行性;若主要指標結論不可行,次要或輔助指標結論也不可行,則完全不具備財務可行性。該方案凈現值大于0,所以按主要指標看是可行的,但其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大于項目計算期的一半,按靜態投資回收期看其不可行,屬于主要指標可行,次要指標不可行的情況,所以基本具備財務可行性。 |
|
5.某項目運營期為5年,預計投產第一年初流動資產需用額為50萬元,預計第一年流動負債為15萬元,投產第二年初流動資產需用額為80萬元,預計第二年流動負債為30萬元,預計以后每年的流動資產需用額均為80萬元,流動負債均為30萬元,則該項目終結點一次回收的流動資金為( )萬元。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年所需流動資金=50-15=35(萬元) 首次流動資金投資額=35-0=35(萬元) 第2年所需流動資金=80-30=50(萬元) 第2年流動資金投資額=本年流動資金需用額-上年流動資金需用額=50-35=15(萬元) 流動資金投資合計=15+35=50(萬元) |
|
二、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6.與其他形式的投資相比,項目投資具有的特點是( )。 |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項目投資發生頻率低。 |
|
7.與財務會計使用的現金流量表相比,項目投資決策所使用的現金流量表的特點有( )。 |
正確答案:ABD 解題思路:項目投資決策所使用的現金流量表包括表格和評價指標兩大部分。所以選項C不對,其他選項都是項目投資決策所使用的現金流量表相比財務會計使用的現金流量表的特點。 |
|
8.下列各項中,屬于項目投資決策靜態評價指標的有( )。 |
正確答案:BD 解題思路:選項B、D為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非折現指標,即靜態評價指標。 |
|
9.長期投資決策中,不宜作為折現率進行投資項目評價的有( )。 |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選項A應該是擬投資項日所存行業(而不是單個投資項目)的權益資本必要收益率;選項B應該是擬投資項目所在行業(而不是單個投資項目)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
|
10.與全部投資的現金流量表相比,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的特點在于( )。 |
正確答案:CD 解題思路:選項A、B是全部投資的現金流量表的特點;與全部投資的現金流量表相比,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的現金流入項目沒有變化,但現金流出項目不同,其具體內容包括項目資本會投資、借款本金償還、借款利息支付、經營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所得稅和維持運營投資等。 |
|
三、判斷題(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零分) |
11.估算預付賬款需用額時,應該用經營成本比上預付賬款的最多周轉次數。(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預付賬款需用額外購商品或服務年費用金額預付賬款的最多周轉次數 |
|
12.在投資項目決策中,運用總投資收益進行評價時,只要投資方案的總投資收益率大于零,該方案就是可行方案。(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運用總投資收益率進行評價時,只有當總投資收益率大于等于基準投資收益率(事先給定)時,方案才可行。 |
|
13.某一方案年等額凈回收額等于該方案凈現值與相關的資本回收系數的商。(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某一方案年等額凈回收額等于該方案凈現值與相關的資本回收系數的乘積。 |
|
14.若假定在經營期不發生提前回收流動資金,則在終結點回收的流動資金應等于各年墊支的流動資金投資額的合計數。(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是流動資金回收額的估算。 |
|
15.只有當投資均在建設期內發生,項目投產后開頭的若干年內每年的凈現金流量必須相等,而且這些年內的經營凈現金流量之和應大于或等于原始總投資,才可利用簡化算法計算靜態投資回收期。(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是利用簡化算法計算靜態投資回收期的特殊條件,按照這種算法所計算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是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 |
|
四、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題中特別標明的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必須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6.甲公司為一投資項目擬定了甲、乙兩個方案,請您幫助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相關資料如下: (1)甲方案原始投資額為100萬元,在建設期起點一次性投入,項目計算期為6年,凈現值為16.5萬元。 (2)乙方案原始投資額為120萬元,在建設期起點一次性投入,項目計算期為4年,建設期為1年,運營期每年的凈現金流量均為60萬元。(3)該項目的折現率為10%。 要求: (1)計算乙方案的凈現值; (2)用年等額凈回收額法做出投資決策; (3)用方案重復法做出投資決策。 |
正確答案: (1)乙方案的凈現值 =60×(P/A,10%,3)×(P/F,10%,1)-120 =15.65(萬元) (2)甲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 =16.5/(P/A,10%,6) =3.79(萬元) 乙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 =15.65/(P/A,10%,4) =4.94(萬元) 結論:應該選擇乙方案。 (3)4和6的最小公倍數為12用方案重復法計算的甲方案的凈現值 =16.5+16.5×(17/F,10%,6) =25.81(萬元) 用方案重復法計算的乙方案的凈現值 =15.65+15.65×(P/F,10%,4)+15.65×(P/F,10%,8) =33.64(萬元) |
|
17.已知:某企業擬進行一項單純固定資產投資,現有A、B兩個互斥方案可供選擇,相關資料如下表所示:![]() 說明:表中"2~11"年一列中的數據為每年數,連續10年相等;用"×"表示省略的數據。 要求: (1)確定或計算A方案的下列數據: ①固定資產投資金額; ②運營期每年新增息稅前利潤; ③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 (2)請判斷能否利用凈現值法做出最終投資決策。 (3)如果A、B兩方案的凈現值分別為180.92萬元和273.42萬元,請按照一定方法做出最終決策,并說明理由。 |
正確答案: (1)①固定資產投資金額=1000(萬元) ②運營期每年新增息稅前利潤 =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新增折舊=200-100=100(萬元) ③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1000/200=5(年) (2)凈現值法適用于原始投資相同且項目計算期相等的多方案比較決策,本題中A方案的原始投資額為1000萬元,B方案的原始投資額=500+500=1000(萬元),由此可知,A方案的原始投資額=B方案的原始投資額;另外A方案的計算期=B方案的計算期(均為12年).所以可以使用凈現值法進行決策。 (3)因為B方案的凈現值(273.42萬元)大于A方案的凈現值(180.92萬元),因此應該選擇B方案。 |
|
18.某企業存貨的最低周轉天數為108天,應收賬款最多周轉次數為2次,現金需用額每年為20萬元,每年存貨外購費用為120萬元,應付賬款需用額為10萬元,預收賬款最多周轉次數為6次,已知該企業年經營成本為200萬元,年經營收入為300萬元。假設不存在以上表述所涉及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外的項目。 要求: (1)計算本年流動資產需用額; (2)計算本年流動負債需用額; (3)計算本年流動資金需用額。 |
正確答案: (1)存貨一年內最多周轉次數=360/108=3.33(次) 存貨需用額=120/3.33=36(萬元) 應收賬款需用額=200/2=100(萬元) 本年流動資產需用額=36+100+20=156(萬元) (2)預收賬款需用額=300/6=50(萬元) 流動負債需用額=50+10=60(萬元) (3)本年流動資金需用額=156-60=96(萬元) |
|
五、綜合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應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9.某企業準備投資一個完整工業建設項目,所在的行業基準折現率(資金成本率)為10%,分別有A、B、C三個方案可供選擇。 (1)A方案的有關資料如下: ![]() 已知A方案的投資于建設期起點一次投入,建設期為1年,該方案年等額凈回收額為6967元。 (2)B方案的項目計算期為8年,凈現值為50000元,年等額凈回收額為9370元。 (3)C方案的項目計算期為12年,凈現值為70000元。 要求: (1)計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 ②凈現值。 (2)計算C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 (3)按計算期統一法的最短計算期法計算B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計算結果保留整數)。(4)分別用年等額凈回收額法和最短計算期法作出投資決策。 |
正確答案: (1)①A方案第三年的累計凈現金流量 =30000+30000+0-60000=0 該方案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3(年) ②凈現值=折現的凈現金流量之和=30344(元) (2)C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 =凈現值×(A/P,10%,12) =70000×0.14158=10276(元) (3)三個方案的最短計算期為6年 B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 =年等額凈回收額×(P/A,10%,6) =9370×4.3553 =40809(元) (4)年等額凈回收額法: A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6967(元) B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9370(元) C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10276(元) 因為C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最大,B方案次之,A方案最小,所以C方案最優,其次是B方案,A方案最差。 最短計算期法: A方案的凈現值=30344(元) B方案的凈現值=40809(元) C方案的凈現值=70000/(P/A,10%,12)×(P/A,10%,6)=44744(元) 因為C方案的凈現值最大,B方案次之,A方案最小,所以C方案最優,其次是B方案,A方案最差。 |
|
20.已知:甲企業不繳納營業稅和消費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城建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率為3%。所在行業的基準收益率ic為10%。該企業擬投資建設一條生產線,現有A和B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資料一:A方案投產后某年的預計營業收入為100萬元,該年不包括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為80萬元,其中,外購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為40萬元,工資及福利費為23萬元,折舊費為12萬元,無形資產攤銷費為0萬元,其他費用為5萬元,該年預計應交增值稅10.2萬元。 資料二:B方案的現金流量如下表所示: ![]() 該方案建設期發生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05萬元,其余為無形資產投資,不發生開辦費投資。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為10年,期末預計凈殘值為 10萬元,按直線法計提折舊;無形資產投資的攤銷期為5年。建設期資本化利息為5萬元。部分時間價值系數為:(P/A,10%,11)=6.4951,(P/A,10%,1)=0.9091 要求: (1)根據資料一計算A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該年付現的經營成本; ②該年營業稅金及附加; ③該年息稅前利潤; ④該年調整所得稅; ⑤該年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 (2)根據資料二計算B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建設投資; ②無形資產投資; ③流動資金投資; ④原始投資; ⑤項目總投資; ⑥固定資產原值; ⑦運營期1~10年每年的折舊額; ⑧運營期1~5年每年的無形資產攤銷額; ⑨運營期末的回收額; ⑩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和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 (3)已知B方案運營期的第二年和最后一年的息稅前利潤的數據分別為36.64萬元和41.64萬元,請按簡化公式計算這兩年該方案的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NCF3和NCF ![]() (4)假定A方案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為:NCF ![]() ![]() ![]() ①凈現值(所得稅后); ②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 ③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 (5)已知B方案按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計算的凈現值為92.21萬元,請按凈現值和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指標,對A方案和B方案作出是否具備財務可行性的評價。 |
正確答案: (1)①該年付現的經營成本=40+23+5=68(萬元) ②該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0.2×(7%+3%)=1.02(萬元) ③該年息稅前利潤=100-1.02-80=18.98(萬元) ④該年調整所得稅=18.98×33%=6.26(萬元) ⑤該年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18.98+12=30.98(萬元) (2)①建設投資=100+30=130(萬元) ②無形資產投資=130-105=25(萬元) ③流動資金投資=20+20=40(萬元) ④原始投資=130+40=170(萬元) ⑤項目總投資=170+5=175(萬元) ⑥固定資產原值=105+5=110(萬元) ⑦運營期1~10年每年的折舊額=(110-10)/10=10(萬元) ⑧運營期1~5年每年的無形資產攤銷額=25/5=5(萬元) ⑨運營期末的回收額=40+10=50(萬元) ⑩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6.39/46.04=5.14(年) 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14-1=4.14(年) (3)NCF ![]() ![]() (4)①凈現值=-120+24.72×[(P/A,10%,11)-(P/A,10%,1)]=-120+24.72×(6.4951-0.9091)=18.09(萬元) ②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120/24.72=4.85(年) ③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4.85+1=5.85(年) (5)A方案凈現值=18.09(萬元)>0 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85>11/2=5.5(年) 故A方案基本具備財務可行性B方案凈現值=92.21(萬元)>0 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 =5.14<11/2=5.5(年) 故B方案完全具備財務可行性 【說明】由于只有所有的指標都處于可行區間時,才能認定該項目完全具備財務可行性,也就是說,本題中除了凈現值大于0以外,還應該同時滿足"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小于或等于計算期的一半,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小于或等于運營期的一半,總投資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準投資收益率",這樣才能認定B方案完全具備財務可行性。本題中B項目的兩個靜態投資回收期都處于可行區間,但是無法認定B項目的總投資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準投資收益率,所以,本題答案中認定B方案完全具備財務可行性的理由并不充分,題目存在一定的缺陷。 |
|
21.為提高生產效率,某企業擬對一套尚可使用5年的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新舊設備的替換將在當年內完成(即更新設備的建設期為0),不涉及增加流動資金投資,采用直線法計提設備折舊。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相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已知舊設備當前的賬面價值為189000元,對外轉讓可獲變價收入130000元,預計發生清理費用1000元(用現金支付)。如果繼續使用該舊設備,到第五年末的預計凈殘值為10000元(與稅法規定相同)。 資料二:該更新改造項目有甲、乙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甲方案的資料如下: 購置一套價值329000元的A設備替換舊設備,該設備預計到第五年末回收的凈殘值為50000元(與稅法規定相同)。使用A設備可使企業每年增加息稅前利潤50000元(不包括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的凈損失); 乙方案的資料如下: 購置一套B設備替換舊設備,各年相應的更新改造增量凈現金流量分別為ANCE ![]() ![]() 資料三:已知當前企業投資的風險報酬率為4%,無風險報酬率為8%。 要求: (1)根據資料一計算下列指標: ①舊設備的變價凈收入; ②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2)根據資料二中甲方案的有關資料和其他數據計算與甲方案有關的指標: ①因更新改造第一年初增加的凈現金流量; ②運營期內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舊; ③運營期各年的增量稅后凈現金流量; ④甲方案的差額內部收益率(△IRR甲)。 (提示:介于24%和28%之間) (3)根據資料二中乙方案的有關資料計算乙方案的有關指標: ①更新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 ②B設備的投資額; ③乙方案的差額內部收益率(AIRR乙)。 (4)根據資料三計算企業要求的投資報酬率。 (5)以企業期望的投資報酬率為決策標準,按差額內部收益率法對甲、乙兩方案作出評價,并為企業作出是否更新改造設備的最終決策,同時說明理由。 |
正確答案: (1)①當前舊設備變價凈收入=130000-1000=129000(元) ②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的凈損失 =189000-129000=60000(元) 因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60000×25%=15000(元) (2)①因更新改造第一年初增加的凈現金流量 △NCF ![]() ②運營期內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舊 =(329000-50000)/5-(129000-10000)/5=32000(元) ③△NCF ![]() =84500(元) △NCF ![]() =69500(元) △NCF ![]() =109500(元) ④109500×(P/F,△IRR甲,5)+69500×(P/A,AIRR甲,3)×(P/F,△IRR甲,1)+84500×(P/F,△IRR甲,1)-200000=0 經過計算可知: 109500×(P/F,28%,5)+69500×(P/A,28%,3)×(P/F,28%,1)+84500×(P/F,28%.1)-200000 =109500×0.2910+69500×1.8684×0.7813-k84500×0.7813-200000 =31864.5+101454.774+66019.85-200000=-660.88 109500×(P/F,24%,5)+69500×(P/A,24%,3)×(P/F,24%,1)+84500×(P/F,24%.1)-200000 =109500×0.3411+69500×1.9813×0.8065+84500×0.8065-200000 =37350.45+111055.332+68149.25-200000 =16555.03 因此:(△IRR甲-24%)/(28%-24%)=(0-16555.03)/(-660.88-16555.03) 解得:△IRR甲=27.85% (3)①更新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為750000元 ②B設備的投資額=750000+129000=879000(元) ③200000×(P/A,△IRR乙,5) =750000(P/A,△IRR乙,5)=3.75 查表可知: (P/A,10%,5)=3.7908 (P/A,12%,5)=3.6048 即:(3.7908-3.75)/(3.7908-3.6048)=(10%-△IRR乙)/(10%-12%) 解得:△IRR乙=10.44% (4)企業要求的投資報酬率=8%+4%=12% (5) ∵△IRR甲=27.85%>12% ∴甲方案經濟上是可行的。 ∵△IRR乙=10.44%<12% ∴乙方案經濟上不可行。由于甲方案可行,所以,企業應該進行更新改造,選擇甲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