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2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1.甲公司屬于礦業生產企業,法律要求業主必須在完成開采后將該地區恢復原貌。恢復費用包括表土覆蓋層的復原,因為表土覆蓋層在礦山開發前必須搬走。表土覆蓋層一旦移走,企業就應為其確認一項負債,其有關費用計入礦山成本,并在礦山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假定該公司為恢復費用確認的預計負債的賬面金額為2500萬元。2009年12月31日,該公司正在對礦山進行減值測試,礦山的資產組是整座礦山。甲公司已經收到愿意以5000萬元的價格購買該礦山的合同,這一價格已經考慮了復原表土覆蓋層的成本。礦山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7600萬元,不包括恢復費用;礦山的賬面價值為8000萬元。該資產組2009年12月31日應計提減值準備( )萬元。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在考慮恢復費用后的價值=7600-2500=5=100(萬元),大于該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5000萬元,所以該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為5100萬元,資產組的賬面價值=8000-2500=5500(萬元),所以該資產組計提的減值準備=5500-5100=400(萬元)。 |
|
2.正保公司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余額為66萬元(均為固定資產后續計量所產生的差異),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2009年初適用的所得稅稅率改為25%,2009年末正保公司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3000萬元,計稅基礎為3500萬元,同時2009年正保公司確認了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200萬元,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是2009年購入的,入賬價值為2000萬元,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則正保公司2009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發生額為( )萬元。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發生額=[(3500-3000)+(2000-1800)]×25%-66=109(萬元)。 |
|
3.下列項目中,能引起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時發生變動的是(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選項A,可轉換公司債券在初始確認時需要將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據此判斷其會引起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時發生變動。 |
|
4.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差錯的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選項AB屬于會計估計變更;選項C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
|
5.甲企業于2009年1月1日,以560萬元的價格購進當日發行的面值為600萬元的公司債券。其中債券的買價為555萬元,相關稅費為5萬元。該公司債券票面利率為4%,期限為3年,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實際利率為5%,企業準備持有至到期。則2009年12月31日該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為( )萬元。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該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560×(1+5%)=588(萬元)。 |
|
二、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6.下列有關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選項C,企業自用的無形資產應該根據受益對象來處理,比如,用于產品生產,那么無形資產的攤銷額應通過制造費用,最終計入產品的成本;選項D,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能攤銷。 |
|
7.下列交易中,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有( )。 |
正確答案:ABD 解題思路:選項C,24/200×100%=12%<25%,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其他選項都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
|
8.關于債務重組準則中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BD 解題思路:選項B,債權人不應確認或有應收金額,不得將其計入重組后債權的賬面價值;選項D,修改后的債務條款如涉及或有應付金額,且該或有應付金額符合有關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債務人應該將其確認為預計負債,若確認的預計負債沒有發生,應該確認為當期的營業外收入。 |
|
9.下列各項中,投資方不應確認投資收益的有( )。 |
正確答案:BCD 解題思路:選項BC,投資方應按享有的份額調整資本公積;選項D,投資方不作會計處理。 |
|
10.下列描述的情形中,屬于會計估計變更的有( )。 |
正確答案:BD 解題思路:選項A,是因為增資(新事項)導致核算方法發生變化,不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選項C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
|
三、判斷題(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零分) |
11.資本化期間內,外幣專門借款本金的匯兌差額,應資本化;外幣專門借款利息的匯兌差額,應費用化。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資本化期間內,外幣專門借款本金及利息的匯兌差額,均應當予以資本化。 |
|
12.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不應當轉回。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資產負債表日,已計提了減值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未來期間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應當轉回。 |
|
13.無論何種情況下,融資租賃的承租入均應該以出租入的租賃內含利率或合同規定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融資租賃的出租入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的,應當重新計算分攤率,不能直接以出租入的租賃內含利率或合同規定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
|
14.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不應進行追溯調整,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從可追溯調整的最早期間期初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 |
|
15.收取手續費的代銷方式下,已發出但尚未收到代銷清單的委托代銷商品不屬于企業的存貨。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收取手續費的代銷方式下,委托方應在收到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發出商品時不能確認收入,即商品的法定產權仍然屬于企業。 |
|
四、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題中特別標明的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必須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6.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甲公司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外幣業務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按季計算匯兌差額。 (1)甲公司有關外幣賬戶2010年3月31日的余額如下: ![]() (2)甲公司2010年第二季度發生的有關外幣交易或事項如下: ①4月3日,將200萬美元兌換為人民幣,兌換取得的人民幣已存入銀行。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83元人民幣,當日銀行買入價為1美元=6.82元人民幣。(至)4月10日,從國外購入一批原材料,貨款總額為400萬美元。該原材料已驗收入庫,貨款尚未支付。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82元人民幣。另外,以銀行存款支付該原材料的進口關稅272萬元人民幣,增值稅510萬元人民幣。 ③5月14日,出口銷售一批商品,銷售價款為600萬美元,貨款尚未收到。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81元人民幣。假設不考慮相關稅費。 ④6月20日,收到應收賬款300萬美元,款項已存入銀行。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80元人民幣。該應收賬款系2月份出口銷售發生的。 ⑤6月25日,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不考慮相關稅費)購入1萬股X公司發行的B股股票,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8元人民幣。 ⑥6月30日,計提長期借款第二季度發生的利息,當日匯率為1美元=6.82元人民幣。該長期借款系2010年1月1日從中國銀行借入,用于購買建造某生產線的專用設備,該外幣借款本金為1000萬美元,期限2年,年利率為4%,按季計提借款利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借入款項已于借入當日支付給所購設備的外國供應商。該生產線的在建工程已于2009年10月開工。該專用設備于2月20日驗收合格并投入安裝。至2010年6月30日,該生產線尚處于建造過程中。 ⑦月30日,X公司發行的B股市價為每股11美元。 要求: (1)編制甲公司第二季度外幣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 (2)計算甲公司2010年第二季度末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并編制匯兌損益相關的會計分錄。 |
正確答案: (1)編制甲公司第二季度外幣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 ①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1364(200×6.82) 財務費用 2 貸:銀行存款—美元 1366(200×6.83) ② 借:原材料 3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0 貸:應付賬款—美元 2728(400×6.82) 銀行存款—人民幣 782 ③ 借:應收賬款—美元 4086(600×6.81) 貸:主營業務收入 4086 ④ 借:銀行存款—美元 2040(300×6.8) 財務費用 9 貸:應收賬款—美元 2049(300×6.83) ⑤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68(10×1×6.8) 貸:銀行存款—美元 68 ⑥ 借:在建工程 68.2(1000×4%×3/12×6.82) 貸:長期借款—應計利息—美元 68.2 ⑦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7.02(11×1×6.82-68)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02 (2)計算甲公司2010年第二季度末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并編制匯兌損益相關的會計分錄。 銀行存款匯兌損益=(1000-200+300-10)×6.82-(6830-136642040-68)=-2.2(萬元)(損失)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800-4-600-300)×6.82-(5464+4086-2049)=1(萬元)(收益) 應付賬款匯兌損益=(400+400)×6.82-(2732+2728)=-4(萬元)(收益) 長期借款匯兌損益=(1010+10)×6.82-(6898.3+68.2)=-10.1(萬元)(收益) 借:應付賬款 4 應收賬款 1 貸:銀行存款 2.2 財務費用 2.8 借:長期借款 10.1 貸:在建工程 10.1 |
|
17.甲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經批準于2007年 1月1日溢價發行了50萬份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總額50000萬元,取得總收入52400萬元。該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5%,利息按年支付;每份債券均可在債券發行1年后的任何時間按照面值轉換為100股普通股。自2008年起,每年1月1日付息。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發行價款52400萬元,所籌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債券利息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得稅稅率25%。 (2)2008年1月5日,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50%轉為甲公司的普通股,相關手續已于當日辦妥;未轉為甲公司普通股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一次結清。假定: ①甲公司采用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假定甲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二級市場上與之類似的沒有附帶轉換權的債券市場利率為4%; ②每年年末計提債券利息和確認利息費用; ③不考慮其他相關因素; ④利率為4%、期數為5期的普通年金現值系數為4.4518,利率為4%、期數為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為0.8219; ⑤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現值即為其包含的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 要求: (1)計算可轉換公司債券中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和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并編制甲公司發行該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會計分錄。 (2)計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和應確認的利息費用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3)編制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支付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的會計分錄。 (4)計算2008年1月5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甲公司普通股的股數,并編制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普通股有關的會計分錄。(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
正確答案: (1)可轉換公司債券中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50000×0.8219+50000×5%×4.4518=52224.50(萬元)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52400-52224.5=175.50(萬元) 借:銀行存款 52400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50000 —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224.5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75.50 (2)2007年12月31日計提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50000×5%=2500(萬元) 應確認的利息費用=52224.5×4%=2088.98(萬元) 借:財務費用 2088.98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411.02 貸:應付利息 2500 (3)借:應付利息 2500 貸:銀行存款 2500 (4)轉換的股數=25×100=2500(萬股)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25000(50000÷2) —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906.74.[(2224.5-411.02)÷2]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87.75(175.50÷2) 貸:股本 25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23494.49 |
|
18.未來公司2007年1月1日從榮盛公司購入A生產設備,作為固定資產核算,購貨合同約定,設備總價款為11000000元,當日支付5000000元,余款分3次于每年末平均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第1期。設備需要安裝,支付安裝等相關費用178000元,設備于3月31日安裝完畢并交付使用。經估計該設備的公允價值為16000000元。設備預計凈殘值為2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假定同期銀行借款年利率為6%。(P/A,6%,3)=26730,(P/A,6%,4)=3.4651 要求: (1)計算該設備的入賬價值及未確認融資費用; (2)計算未來公司2007年、2008年應確認的融資費用及應計提的折舊額(計算結果保留整數); (3)編制2007、2008以及2009年度與該設備相關的會計分錄。 |
正確答案: (1)計算總價款的現值=5000000+6000000/3×(P/A,6%,3)=5000000+2000000×2.6730=10346000(元) 設備的入賬價值=10346000+178000=10524000(元) 未確認融資費用=11000000-10346000=654000(元) (2)2007年應確認的融資費用=(10346000-5000000)×6%=320760(元) 2008年應確認的融資費用=[(10346000-5000000)-(2000000-320760)]×6%=220006(元) 2007年應計提的折舊=(10524000-200000)×5/15×9/12=2581000(元) 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10524000-200000)×5/15×3/12+(10524000-200000)×4/15×9/12=860333+2064800=2925133(元) (3)編制會計分錄 ①2007年度: 借:在建工程 10346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 654000 貸:長期應付款 6000000 銀行存款 5000000 借:在建工程 178000 貸:銀行存款 178000 借:固定資產 10524000 貸:在建工程 10524000 2007年末付款時: 借:長期應付款 200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00 借:財務費用 32076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320760 2007年末計提折舊: 借:制造費用 2581000 貸:累計折舊 2581000 ②2008年末付款時: 借:長期應付款 200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00 借:財務費用 220006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220006 2008年末計提折舊: 借:制造費用 2925133 貸:累計折舊 2925133 ③2009年末付款時: 借:長期應付款 200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00 借:財務費用 113234(654000-320760-220006)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113234 2009年末計提折舊=(10524000-200000)×4/15×3/12+(10524000-200000)×3/15×9/12=2236867(元) 借:制造費用 2236867 貸:累計折舊 2236867 |
|
五、綜合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應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9.A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A公司")為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0年的有關資料如下: (1)甲公司欠A公司6300萬元購貨款。由于甲公司發生財務困難,短期內無法支付該筆已到期的貨款。2009年1月1日,經協商,A公司同意與甲公司進行債務重組,重組協議規定,A公司減免甲公司300萬元的債務,余額以甲公司所持有的對B公司的股權投資抵償,當日,該項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A公司已為該項應收債權計提了500萬元的壞賬準備。相關手續已于當日辦理完畢,A公司取得對B公司80%的股權,能對B公司實施控制,A公司準備長期持有該項股權投資。此前,A公司與B公司不具有任何關聯方關系。 (2)2009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權益總額為6750萬元,其中實收資本為3000萬元,資本公積為300萬元,盈余公積為45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3000萬元。B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均相等。 (3)2009年,A公司和B公司發生了以下交易或事項: ①2009年5月,A公司將本公司生產的M產品銷售給B公司,售價為400萬元,成本為280萬元。相關款項已結清。B公司取得后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并于當月投入使用,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②2009年6月,B公司將其生產的N產品一批銷售給A公司,售價為250萬元,成本為160萬元。相關款項已結清。至2009年12月31日,A公司已將該批產品中的一半出售給外部獨立第三方,售價為150萬元,該批存貨剩余部分的可變現凈值為90萬元。 (4)2009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1000萬元,除實現凈損益外,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交易或事項。 (5)2010年,A公司將購自B公司的N產品全部對外售出,售價為140萬元。 2010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2000萬元,除實現凈損益外,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交易或事項。 (6)除對B公司投資外,2010年1月2日,A公司支付450萬元,取得D公司40%的股權,取得投資時D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均為1000萬元。取得該項股權后,A公司對D公司具有重大影響。 2010年2月,A公司將其生產的一批產品銷售給D公司,售價為350萬元,成本為200萬元。至2010年12月31日,該批產品已向外部獨立第三方銷售30%。D公司2010年度實現凈利潤605萬元。 (7)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①所得稅稅率為25%; ②A公司和B公司均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要求: (1)編制A公司2009年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會計分錄; (2)編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調整分錄; (3)編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 (4)計算確定A公司對D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在2009年底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5)編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對長期股權投資(包括對B公司及對D公司的股權投資)的相關調整分錄; (6)編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 |
正確答案: (1)編制A公司2009年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6000 壞賬準備 500 貸:應收賬款 6300 資產減值損失 200 (2)編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時的相關調整分錄B公司經調整后的凈利潤=1000-(400-280)+120/10×7/12-(250-160)×1/2+35=877(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701.6(877×80%) 貸:投資收益 701.6 (3)編制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 ①B公司調整后的所有者權益總額=6750+877=7627(萬元) 借:實收資本 3000 資本公積 300 盈余公積 550(450+100) 未分配利潤 3777(3000+877-100) 商譽 6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6701.6(6000+701.6) 少數股東權益 1525.4(7627×20%) ②借:投資收益 701.6 少數股東損益 175.4 未分配利潤—年初 3000 貸:提取盈余公積 100 未分配利潤—年末 3777 ③借:營業收入 400 貸:營業成本 280 固定資產—原價 12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0 貸:所得稅費用 3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7(120/10×7/12) 貸:管理費用 7 借:所得稅費用 1.7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1.75 ④借:營業收入 250 貸:營業成本 205 存貨 45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5(250/2-90) 貸:資產減值損失 3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4)計算確定A公司對D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在2010年底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調整后D公司2010年度的凈利潤=605-(350-200)×70%=500(萬元) A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500×40%=200(萬元) 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損益調整 200(500×40%) 貸:投資收益 200 (5)編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對長期股權投資(包括對B公司及對D公司的股權投資)的相關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 98(350×40%×70%) 貸:營業成本 56(200×40%×70%) 投資收益 42 B公司經調整后的凈利潤=2000+120/10+(250-160)×1/2-35=2022(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2319.2(701.6+2022×8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701.6 投資收益 1617.6 (6)編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 ①B公司調整后的所有者權益總額=7627+2022=9649(萬元) 借:實收資本 3000 資本公積 300 盈余公積 750(550+200) 未分配利潤 5599(3777+2022-200) 商譽 6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319.2(6000+2319.2) 少數股東權益 1929.8(9649×20%) ②借:投資收益 1617.6 少數股東損益 404.4 未分配利潤—年初 3777 貸:提取盈余公積 200 未分配利潤—年末 5599 ③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2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2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7(120/10×7/12)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7 借:遞延所得資產 28.2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8.25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2(120/10) 貸:管理費用 12 借:所得稅費用 3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3 ④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45 貸:營業成本 45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3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5 借:營業成本 35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5 |
|
20.A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A公司")為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0年發生的相關交易或事項如下: (1)2009年1月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25萬元,均為對應收B公司賬款700萬元計提壞賬準備100萬元引起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0。 (2)2009年3月10日,A公司就應收B公司賬款700萬元與B公司簽訂債務重組合同。合同規定:B公司以其生產的一批庫存商品甲及一項股權投資償付該項債務;B公司該批庫存商品轉移至A公司后,雙方債權債務結清。當日,B公司將庫存商品甲的所有權交付A公司。B公司該批商品的賬面余額為28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B公司該項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為200萬元,公允價值為21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A公司將收到的該批甲商品后作為庫存商品管理,將取得的股權投資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管理。 (3)A公司取得甲商品后,市場上出現了該類商品的替代產品,甲商品嚴重滯銷,截至2009年末,該批商品只售出20%給C公司,售價為80萬元,款項于銷售當日已收妥存入銀行。出于促銷的考慮,A公司對C公司做出如下承諾:該產品售出后3年內如出現非意外事件造成的故障和質量問題,A公司免費負責保修。A公司于期末預計未來期間將發生的相關修理支出為該項銷售收入的2%(假定該預計是合理的)。 (4)2009年末,A公司預計剩余甲商品的可變現凈值為200萬元。可供出售金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90萬元。 A公司2009年利潤總額為5000萬元。 (5)2010年2月3日,A公司將2009年末留存的甲商品全部賒銷給D公司,售價為250萬元,價稅合計為292.5萬元。雙方簽訂的銷售合同規定:D公司應于2010年10月3日支付全部款項。對于該筆銷售,A公司未做出質量保證承諾。 (6)截至2010年12月31日,A公司尚未收到D公司欠款。A公司于資產負債表日對該項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20萬元。 2010年,銷售給C公司甲商品多次出現質量問題,A公司共發生修理支出10萬元。 (7)A公司2010年利潤總額為5000萬元。2010年末,A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8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0。 (8)7011年1月15日,A公司收到法院通知,D公司已宣告破產清算,無力償付所欠部分款項。 A公司預計可收回應收賬款的20%。 (9)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①A公司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②A公司2009年至2011年除上述部分事項涉及所得稅納稅調整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③A公司預計在未來期間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于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④假設稅法規定A公司計提的壞賬準備在實際發生壞賬損失前不允許稅前扣除; ⑤A公司各年度財務報表批準報出日均為4月 30日;⑥盈余公積提取比例為10%。 要求: (1)編制A公司進行債務重組的相關會計分錄; (2)分別計算A公司2009年年末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及預計負債,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3)計算確定2009年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及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4)計算確定2010年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及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5)編制2010年日后期間發生日后事項的相關會計分錄; (6)根據日后事項的相關處理,填列A公司報告年度(2010年度)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相關項目調整表中各項目的調整金額(調增數以"+"表示,調減數以"-"表示)。 ![]() |
正確答案: (1)編制A公司進行債務重組的相關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210 壞賬準備 100 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39 貸:應收賬款 700 (2)分別計算A公司2009年年末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及預計負債,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A公司2009年年末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300×(1-20%)-200=40(萬元) A公司2009年年末應確認的預計負債=80×2%=1.6(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 貸:存貨跌價準備 40 借:銷售費用 1.6 貸:預計負債 1.6 (3)計算確定2009年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及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A公司2009年的應納稅所得額=5000-100+1.6+40=4941.6(萬元) A公司2009年的應交所得稅=4941.6×25%=1235.4(萬元)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6+40)×25%-25=-14.6(萬元)(轉回),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10.4萬元。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290-210)×25%=20(萬元),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為20萬元。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1235.4+14.6=1250(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25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35.4 遞延所得稅資產 14.6 遞延所得稅負債 20 (4)計算確定2010年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及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A公司2010年的應納稅所得額=5000-40+20-1.6=4978.4(萬元) A公司2010年的應交所得稅=4978.4×25%=1244.6(萬元)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20×25%-10.4=-5.4(萬元)(轉回)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280-210)×25%-20=-2.5(萬元)(轉回) 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1244.6+5.4=1250(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250 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44.6 遞延所得稅資產 5.4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5 (5)編制2010年日后期間發生日后事項的相關會計分錄:應補提的壞賬準備=292.5×(1-20%)-20=214(萬元) 應調整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214×25%=53.5(萬元) 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14 貸:壞賬準備 214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3.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3.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60.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60.5 借:盈余公積 16.0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6.05 (6)填列A公司報告年度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相關項目調整表中各項目的調整金額: ![]() |
|
21.遠華公司系上市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遠華公司對于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確定為10%。根據稅法規定,企業計提的壞賬準備在發生實質性損失前不允許稅前扣除。不考慮除增值稅、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遠華公司按當年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遠華公司2008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09年3月8日完成,在此之前發生的2008年度納稅調整事項,均可進行納稅調整。遠華公司2008年度財務報告于2009年4月18日經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 2009年1月1日至4月18日,遠華公司發生如下交易或事項; (1)1月5日,遠華公司收到甲公司退回的2008年購入的一批商品,以及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證明單。由于該批產品質量存在一些問題,遠華公司同意了甲公司的退貨要求,并向甲公司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為100萬元,增值稅額為17萬元,銷售成本為80萬元。假定遠華公司銷售該批商品時,銷售價格是公允的,也符合收入確認條件。至2009年1月5日,該批商品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 (2)1月23日,經法院一審判決,遠華公司需要賠償乙公司經濟損失為115萬元,支付訴訟費用5萬元,遠華公司不再上訴,并且賠償款和訴訟費用已經支付。該項業務是遠華公司和乙公司簽訂的供銷合同,合同約定,遠華公司需要在2008年10月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但是遠華公司到期未發貨,致使乙公司發生重大損失,乙公司提起訴訟,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決,遠華公司預計很可能敗訴,如果敗訴估計賠償金額為95萬元,并承擔訴訟費5萬元,當時確認了預計負債100萬元。 (3)1月30日,遠華公司辦公樓因電線短路引發火災,造成辦公樓嚴重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為100萬元。 (4)2月10日,遠華公司發現2008年漏記某項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180萬元,金額較大,該項無形資產用于管理部門。假定稅法允許調整應交所得稅。 (5)2月20日遠華公司發現,2008年11月2日,遠華公司與丙公司簽訂大型設備的銷售合同并負責安裝,合同規定,遠華公司向丙公司銷售兩臺大型設備,售價為每臺500萬元,成本為360萬元,并負責安裝,且安裝是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遠華公司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已收到丙公司通過銀行支付的上述款項,設備已發出.預計在2009年5月30日安裝完畢。假定稅法規定,該事項應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遠華公司在2008年11月2日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117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 借:主營業務成本 720 貸:庫存商品 720 (6)3月6日.遠華公司獲知丁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產,預計應收丁公司賬款300萬元(含增值稅)收回的可能性極小,應按全額計提壞賬準備。遠華公司在2008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丁公司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償還債務,因而按應收丁公司賬款余額的50%計提了壞賬準備。 (7)3月20日,遠華公司處置了其子公司,獲得投資收益為210萬元。 (8)3月31日,遠華公司發現,在2008年12月31日,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增加額計入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額為80萬元。 (9)4月10日,遠華公司為了籌集資金,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500萬元。 要求: (1)指出遠華公司發生的上述事項中哪些屬于調整事項; (2)對于遠華公司的調整事項,編制有關調整分錄; (3)說明遠華公司2008年12月31日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調整金額。("應交稅費"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利潤分配"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
正確答案: (1)調整事項有:(1)、(2)、(4)、(5)、(6)、(8)。 (2)事項①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 貸:應收賬款 117 借:庫存商品 8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成本 80 借:壞賬準備 11.7(117×1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11.7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5[(100-8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2.93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93(117×10%×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23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23(100-80-11.7-5+2.93) 借:盈余公積 0.62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0.62 事項② 借:預計負債 1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外支出 20 貸:其他應付款 120 借:其他應付款 120 貸:銀行存款 12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 借:盈余公積 1.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 事項④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管理費用 180 貸:累計攤銷 18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4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4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35 借:盈余公積 13.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 事項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收入 1000 貸:預收賬款 1000 借:發出商品 72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成本 72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7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7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1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10 借:盈余公積 21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1 事項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150 貸:壞賬準備 15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37.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12.5 借:盈余公積 11.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1.25 事項⑧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8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2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 借:盈余公積 6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 (3)此事項應該調整報告年度2008年的資產負債表期末數,利潤表的本期金額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本年金額欄的相關項目,具體調整如下: 2008年資產負債表年末數的調整: "存貨"項目調增800萬元 "無形資產"項目調減180萬元 "應收賬款"項目調減255.3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調整增加79.57萬元 "其他應付款"項目調增120萬元 "預計負債"項目調減100萬元 "應交稅費"項目調減97萬元 "預收款項"項目調增1000萬元 "資本公積"調增60萬元 "盈余公積"項目調整減少53.87萬元 "未分配利潤"項目調整減少484.86萬元 2008年利潤表本期金額欄的調整: "營業收入"項目調整減少1100萬元 "營業成本"項目調整減少800萬元 "管理費用"項目調整增加18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增加138.3萬元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調減80萬元 "營業外支出"項目調整增加20萬元 "所得稅費用"項目調整減少179.57萬元 凈利潤調整減少538.73萬元 2008年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本年金額欄的調整: 凈利潤(未分配利潤欄)調整減少538.73萬元 提取盈余公積項目(盈余公積欄)調整減少53.87萬元 提取盈余公積項目(未分配利潤欄)調整增加484.8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