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B 12.A 13.C 14.D 15.D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ABE 2.ABC 3.ABC 4.ABCDE 5.ABC
6.ACDE 7.ACD 8.ABCDE 9.ABCD 10.ABCDE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1)統計總體是指根據統計任務的要求,由客觀存在的,在同一性質基礎上結合起來的許多個別事物的集合;
(2)構成統計總體的個別事物叫總體單位。
2.(1)相關關系按照相關的形式不同,分為線性相關(直線相關)與非線性相關(曲線相關)兩種。
(2)相關關系按程度不同,分為不相關、完全相關、不完全相關三種。
3.(1)計算相對指標時,應該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2)應用相對指標時,應該所相對指標與絕對指標結合運用。
4.(1)GDP可綜合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
(2)GDP是衡量經濟發展規模與速度的基本指標。
(3)GDP是分析經濟結構與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數據。
(4)GDP可反映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
(5)GDP有利于國際對比。
五、計算題(共45分)
1.∑p0q0=320、 ∑p1q1=380、 ∑p0q1=200×1.25+120×1.1=382
(1)銷售量總指數=∑p0q0(q1/q0)/∑p0q0=382/320=119.38%
銷售價格總指數=∑p1q1/∑p0q1=380/382=99.48%
(2)銷售量變動而使銷售額增加的絕對數=∑p0q1-∑p0q0=382-320=62萬元
2.平均誤差:
μx= = =95小時
極限誤差:
△x=tμx=2×95=190小時
置信區間:
[ -△x, +△x]=[45000-190,45000+190]=[44810,45190]小時
3.(以下為普通法答案,簡捷法及其它各種變化形式的答案請閱卷者計算)
(1)n=6,∑X=21, ∑x2=91,∑xy=586, ∑y=155
b= =2.4857
a= -b =155/6-2.4857×21/6=17.1334
直線趨勢方程為:y=17.1334+2.4857x
(2)2005年,x=11,yc=17.1334+2.4857×11=44.4762 (萬噸)
4.(1)國內生產凈值=國民經濟總產出-固定資產折舊-中間消耗
=29600-15600-1300=12700萬元
(2)國民總收入=GDP+來自國外要素收入凈額
=14000+120=14120萬元
國民可支配凈收入=國民總收入+來自國外經常轉移收入凈額-固定資產折舊
=14120-1300+80=12900萬元
(或:=國內生產凈值+來自國外要素收入凈額+來自國外經常轉移收入凈額
=12700+120+80=12900 萬元)
5.甲地區各指標的功效系數值為:
社會勞動生產率:=(3500-1200)/(3200-1200)×40+60=106
社會成本利稅率:=(48-10)/(50-10)×40+60=98
乙地區相應指標的功效系數為:98、100
甲地區綜合功效系數值=106×0.4+98×0.6=101.2
乙地區綜合功效系數值=98×0.4+100×0.6=99.2
甲地區經濟效益綜合水平高于乙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