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全國20萬名銀行員工在全國36個城市、320個考點內嚴陣以待,參加首次在全國舉行的“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在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國銀行業協會的考試監控室內,幾塊大屏幕上輪流顯示著北京、上海、西安、青島等城市考場內嚴肅緊張的氣氛。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人才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有志于從事銀行工作的人群,對這類考試場面已經不再陌生,而有關銀行、金融、理財的考試和資格認證也不斷浮出水面。這些資格、水平考試,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認可的,各展所長,各有側重。“但由于國內銀行業缺乏統一的行業資格認定標準和規范的專業素質評價辦法,使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和能力的認定難以體現行業和崗位特點,難以適應不同層次人員培訓和發展的具體需求。”中國銀行業協會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表示。
20萬人報考
據統計,我國銀行業從業人員共有300萬人,而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公共基礎考試今年的首次開考,就迎來了20萬考生,著實有些出人意料。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最初估計參考人員在5萬人左右,但報名情況十分熱烈,全國報名人數共計209萬人,其中銀行業從業人員20萬余,還有8000多名非銀行業從業人員。”
據了解,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已經有上百年的實踐,這是其擁有核心競爭力和金融創新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保障。多年來,我國在銀行業從業資格認定上長期處于空白,因此,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在中國銀監會和各大銀行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銀行業協會建立了這一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在現場的工商銀行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建立科學的從業人員考試、培訓和認證體系,為銀行和客戶提供鑒別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和專業技能的參照,對于提高我國銀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提高行業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此次參考人員構成看,此次參考人員年輕化、學歷高的特點十分突出。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了4089%,本科學歷者占了4549%。年齡在30歲到40歲的參考者占了468%,20歲到30歲的占414%。從報考成員的單位來看,來自包括中農工建交等商業銀行的參考人員占了報考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其他較踴躍的還有農信社等合作金融機構、郵儲部門和城市商業銀行等;值得關注的是亦有1000多名外資銀行從業人員報名參加了此次考試。
新資格認證框架
據了解,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證書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證書和專業證書兩類。公共基礎證書是銀行業從業人員須具備的基本資格標準的證明,專業證書是從事相應專業崗位員工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證明。目前,銀行業協會方面表示,此考試和認證屬于考生自愿參加,但從實際來看,由于接受程度較高,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已開始根據自身情況對此證書的必要性做出了相應要求。
據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資格認證制度的基本內容由四個基本環節構成,即資格標準、考試制度、資格審查和繼續教育。這就是說,對于通過公共基礎科目和相關專業科目考試后的銀行業從業人員,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辦公室還將對其從業記錄進行資格審查,最終確定是否頒發資格證書。因此,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證書不僅僅是銀行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的證明,同時也說明了證書持有者具有良好從業記錄和職業操守。該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將來還會為銀行業從業人員建立一個反應職業誠信記錄的數據庫作為后臺支持。為使持證人員始終保持崗位所需的專業水平,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還規定,持證人員每年必須接受一定學時的繼續教育,從而為銀行從業人員知識與技能的更新提供保障。
協會有關人士表示,與社會上其他一些金融業證書相比,證書不僅有對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生涯中嚴守職業道德和操守作出規定,“這是此資格證書與社會上其他證書的最重要區別。”據悉,今年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的專業科目————個人理財和風險管理考試也將在10月底進行,以公共基礎考試與多門專業考試相結合的“1+N”資格認證框架正逐步搭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