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2頁
支持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
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則是李克強此次派發的“金融禮包”中另一“重頭戲”,而且具體舉措也是落到實處。
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范圍作為支持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首要舉措,李克強表示,將積極支持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把跨境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到全國。
2010年以來,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等一系列政策的試點和推廣,香港人民幣結算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香港人民幣存量也不斷攀升。數據顯示,2010年香港銀行體系的人民幣存款規模從2009年底的630億元迅速飆漲到3000億元;而截至2011年6月末,該規模更是上升到5536億元。有業內人士預期,到2012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有望達到2萬億元的規模。同時,隨著香港人民幣存量的不斷增加,市場對于人民幣業務的需求也不斷增長。中信證券表示,目前境外人民幣資金正在逐漸形成人民幣貿易結算———香港
CNY資金池增大———提供人民幣融資———人民幣資產管理催化更多的人民幣金融產品———人民幣結算這一自我流轉的良性循環。而此次李克強送上的“金融大禮包”,無疑將為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包括恒生、匯豐在內的多家銀行均表示,將繼續拓展人民幣服務能力,包括在監管許可的情況下拓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范圍、推出貿易及財富管理服務方案等,全面配合客戶對跨境人民幣服務與日俱增的需求。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指出,當人民幣于2020年前實現完全可兌換時,全面成熟的人民幣業務將得以在香港成型,屆時香港將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同時,業內人士更是指出,以跨境人民幣結算為支點的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是促進香港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黃碧娟則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化,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將是大勢所趨。
繼續擴容人民幣債券市場打造離岸人民幣中心除了跨境人民幣結算外,還有賴于拓寬香港人民幣投資渠道。在現有人民幣投資品種中,人民幣債券無疑是最成熟也最受關注的。
自2007年6月正式推出人民幣債券業務以來,香港至今已經發行了超過70筆人民幣債券,發行量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包括麥當勞等跨國公司也在香港市場發行了“點心債”。2009年,國家財政部首度在香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去年增至80億元人民幣,今年更是增至200億,其中,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規模就由去年的50億元大幅增加到了150億元。在規模三級跳下,投標情況始終火爆,反映出香港市場對人民幣國債的熱捧。同時,今年招標結果顯示,澳門機構亦參與競投并中標,反映了內地、港、澳三地互動推廣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成果。
在此背景下,李克強明確表示,將把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作為一種長期制度安排,逐步擴大發行規模。此項舉措被市場普遍視作為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周小川進一步指出,除了中央政府繼續在港發行國債外,國家還將內地赴港發債主體范圍擴展到國內企業,并決定今年境內機構赴港發行債券規模提高到500億元人民幣,金融和非金融機構各占一半,一改過去只有金融機構才能發債的局面。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債券與貸款相比年限較長而且用途限制較少,隨著人民幣業務在香港的發展,與人民幣貸款相比,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將更大。而此次中央政府將國債發行作為長期制度安排,并擴大發債主體范圍,這在豐富債券市場投資品種的同時,也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能夠增強內地與香港兩個金融體系的互補和互動,達到互惠共贏的目的。未來人民幣債券業務的拓展空間不可低估。
RQFII年內有望推出除了擴容人民幣債券市場外,李克強指出,還將支持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包括
RQFII、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FDI)等。其中,RQFII是指內地證券、基金公司在港的分、子公司,在香港募集人民幣資金進行境內投資的業務,起步金額為200億元。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初,就有消息稱,國務院已批準了
RQFII的試點方案,只待合適的時機進行公布;中國證監會也已要求一些中資香港金融機構遞交RQFII的方案。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則于今年5月公開表示,從風險管理層面看,容許RQFII額度先行投放在債市,或是限制投資股市的比例。
而此番李克強派發出“大禮包”后,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表示,RQFII有望于年底前推出,且不會占現有QFII的額度。也就是說,外管局將另行審批RQFII額度。該發言人同時表示,RQFII會允許在香港的內地券商優先申請,但沒有透露券商可以申請股票及債券的占比。
從之前各家在港中資券商設計的方案來看,RQFII起步階段,約有80%額度將投資于交易所債券,另20%左右的額度則將投資于權益類(即股票)資產。隨著時間表的明確,越來越多的內地證券、基金公司香港分、子公司“摩拳擦掌”,只待證監會出臺細則。“是否需要再遞交牌照申請,目前仍未有明確說明”,一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負責人表示。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初期金融機構申請
RQFII牌照的資格可能會與其資本金掛鉤。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凈資本超過20億元的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包括國泰君安香港和海通證券國際,權益總額分別是30.178億港元和21.77億港元。如果將資本金尺度放寬到10億港元的話,則數量將增至4-5家。
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主席兼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閻峰表示,希望抓住
RQFII的契機,成為首批獲RQFII資格的券商。“目前前期準備工作都已就緒,只待證監會發布細則后便可開戶。客戶方面也非常踴躍,很多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港人’都有意向將資產投向A股市場”。海通國際相關人士也表示,將積極爭取首批資格。
在市場影響方面,與港股ETF相似,業內亦呈現出迥異的觀點。閆峰指出,RQFII初步規模200億元人民幣,額度較少,對A股中短期影響較微。不過閆峰預期,RQFII額度將上升,增速會比QFII快,因而對A股長期走勢有積極影響。大成基金相關人士則指出,RQFII的回流機制會在短期內帶來資金回流,對A股市場構成利好,繼而推動A股上揚。不過,具體政策措施的實施和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但此舉進一步推進了內地的資本市場開放,通過香港市場打通境內外融資、投資等各項渠道,有望加強A股市場的深度和闊度。
而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表示,
RQFII短期有望帶動A股上揚,但中長期利好有限。他分析指出,國際熱錢對投資中國股市興趣有限,其興趣點在境內外人民幣利率市場,“國內利率高,香港利率低,利率市場回報優厚”,李迅雷分析道,“境外人民幣到年底估計在1萬億元左右,這其中有多少會形成
RQFII?又有多少會進入A股市場?估計規模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