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0 共1頁
武漢市教育局昨公布今年中考招生方案及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入學等政策。與往年相比,最大的變化是,擇校生將不能享受“分配生”資格。
據悉,今年武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仍堅持“劃片對口、免試就近”原則,實行政府通知入學制度,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丟;禁止組織任何形式的筆試、面試或任何變相形式的考試、考核擇優選拔新生,不準將社會性競賽成績或社會辦學機構的測試結果與新生入學掛鉤;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漢接受義務教育,視同常住人口同等對待;民辦初中學校招生,電腦派位與自主招生計劃比例仍按4∶6安排。
從今年秋季起始年級開始,擇校生不得享受優質高中到校指標。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解釋,這意味著從今年9月1日起,進入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新生,如果是擇校生,今后升入高中時,將不得享受優質高中的“分配生”資格。
據悉,今年武漢市省級示范高中“分配生”比例由去年的45%上升到50%,即優質高中的一半新生,由所在區的初中推薦。
據介紹,擇校生的認定,以入學通知書為準,學生實際就讀學校與通知書指定學校不一致的,即為擇校生。民辦學校(含公參民學校)就讀的學生不屬擇校生。
據介紹,武漢今年有6.39萬名初中畢業生,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約3.38萬人,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計劃約2.75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將達95%以上,比去年提高1.4個百分點。
相關報道
小學新生擇校,升高中可能吃虧
湖北日報訊(記者 汪洋 實習生 孫競雄) 昨日,武漢市教育局公布義務教育新生入學新政,其中關于擇校生不得享受“分配生”資格的規定,將直接影響14萬名今秋入學的小學新生和初中新生。
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徐定斌坦言:這一政策,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兩個“免試就近入學”文件的武漢落地版,目的是進一步治理和緩解義務教育擇校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新政如此認定“擇校生”:以入學通知書為準,學生實際就讀學校與通知書指定學校不一致,即為擇校生,特殊情況由教育部門組織甄別。而到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則不視為擇校生。
以一名住在武昌區東亭路的小學畢業生為例,如果選擇就讀武珞路中學,屬于擇校,3年后參加中考招生時,就會喪失省級示范高中“分配生”資格;但如果就讀有民營資本參與的武珞路奧山中學,則不屬于擇校生。
由于武漢市多所優質初中,如二中廣雅、十一初、華一寄宿等,多有民辦資金參與,其學生不屬擇校生,不影響其“分配生”資格,而武漢優質小學卻少有民營資本介入,擇校現象普遍,業內人士認為,此項新政,對小學新生影響最大。
近年來,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淡化中考“一考定音”,武漢市優質高中新生額中,“分配”給高中所在區的初中學校的比例逐年擴大,不少薄弱初中,因有優質高中“分配生”名額,生源得到改善。
今年起,省級示范高中一半新生,由初中推薦。有教育界人士預計,今后分配生的比例或將擴大至60%,這意味著,擇校生只能靠中考去爭取優質高中不到一半的名額,中考競爭更為激烈。
武漢市教育局預計,今年該市約有7.8萬名小學新生入學,6.48萬名小學畢業生進入初中。一位6歲女童的家長坦言,他住在武昌徐東,周邊沒有多少好學校,本來想讓孩子擇校上武漢小學,新政出臺后,擔心影響孩子上優質高中,他要和家人商量,是否放棄擇校,或考慮到教育水平較好的小學附近購房落戶,以便孩子能夠就近入學。
業內人士稱,如果家長以購房落戶的方式爭取“就近入學”,學區房將更加炙手可熱。(記者汪洋、通訊員鄒永寧、實習生孫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