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03 共1頁
21.弗洛伊德的肛欲期(1~3歲),性本能集中在直腸及肛門,愉**主要來自排泄及自己對排泄的控制。
22.弗洛伊德的性蕾期(3~6歲),性本能集中在生殖器,并覺察到性別差異。
23.弗洛伊德的潛伏期(7~12歲),興趣由對自己及父母的注意逐漸擴大到周圍的事務上,如智力及身體活動上。
24.弗洛伊德的生殖期(12歲以后),性本能重新回到生殖器,注意力轉向年齡接近的異***。
25.艾瑞克森的口感期(0~18個月),此期發展任務是信任對不信任;肛一肌期(18個月~3歲),發展任務是自主對羞愧或疑慮。
26.艾瑞克森的生殖-運動期(3~6歲),發展任務是主動對內疚;潛在期(6~l2歲),發展任務是勤奮對自卑。
27.艾瑞克森的青春期(12~18歲),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對角色紊亂;成人早期(18~40歲),發展任務是親密對孤獨。
28.艾瑞克森的成人期(40~65歲),發展任務是繁殖或有成就對停滯;老年期(65歲以上),發展任務是完善對失望。
29.皮亞杰把認知發展的過程分為感覺運動期(出生至2歲),前運算思維期(2~7歲)、具體運算思維期(7~11歲)和形式運算思維期(10~11歲開始)。
30.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有些需要須立即、持續給予滿足,各層次需要間相互影響,通常在一個層次的需要被滿足后,更高一層次的需要才出現,并逐漸強烈。
31.壓力反應的過程包括警報反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32.病人角色行為缺如是指病人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或不承認自己是病人,而不能正確地履行病人的權利和義務。
33.病人角色行為消退是指病人在適應病人角色后,由于一些原因又承擔部分社會角色的責任,從而使病人角色行為減少或消退。
34.病人角色行為強化表現出對自己沒有信心,依賴性增強,對承擔其他角色感到不安,而安于病人角色的行為。
35.病人角色行為沖突是其在適應病人角色的過程中,與其患病前承擔的各種角色發生心理沖突而引起的行為不協調。
36.紐曼健康系統模式闡述了人、壓力源及人的反應三方面的內容。人作為服務系統的核心部分為基本機構,是機體的能量源。外層為抵抗線,抵抗線外為正常防線,正常防線外為彈性防線。
37.根據紐曼健康系統模式,壓力源可分為個體內壓力源、人際間壓力源、個體外壓力源。
38.根據紐曼健康系統模式,采取三級預防的原則組織護理活動。
39.適應模式中,人的適應性反應反映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四個層面。
40.適應模式中一級評估收集四個效應器方面的輸出性行為,確定患者是適應性反應還是無效反應。二級評估對三種刺激進行評估,明確引發無效反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