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31 共1頁
1、某男性門診患者,向護士咨詢下列哪項不是艾滋病的途徑傳播,護士正確的回答是
A.性接觸
B.輸血
C.母嬰
D.握手
E.共用注射器注射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發病機制。請記憶HIV的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染;注射途徑傳染;母嬰傳播;其他有體液交換的途徑,包括應用病毒攜帶者的器官進行移植,人工授精等。
2.HIV對下列哪種理化因子不敏感
A.56℃加熱30分鐘
B.5%漂白粉
C.25%以上乙醇
D.2%次氯酸
E.紫外線和γ射線
【答案】:E
【解析】:考察艾滋病護理措施。請記憶HIV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能滅活,25%以上濃度酒精、0.2%次氯酸鈉及漂白粉能滅活病毒;但對0.1%甲醛溶液、紫外線和γ射線不敏感。
3.HIV感染的臨床分期不包括
A.潛伏期
B.無癥狀感染
C.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
D.急性感染
E.艾滋病期
【答案】:A
【解析】:考察艾滋病護理措施。請記憶HIV侵入人體后可分為四期,Ⅰ期:急性感染;Ⅱ期:無癥狀感染;Ⅲ期: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Ⅳ期:艾滋病。
4.HIV感染的孕婦,25歲,已妊娠14周,防止母嬰傳播的最好方法是
A.注射抗-HIV免疫球蛋白
B.口服齊多夫定
C.口服奈韋拉平
D.立即終止妊娠
E.注射抗-HIV疫苗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治療原則。請記憶由于妊娠本身造成孕婦的免疫功能處于抑制狀態,可能造成CD4+細胞的丟失,不僅加速進展為艾滋病,發生機會感染的概率也增大,HIV感染母嬰傳播概率非常大,所有預防性的治療仍有不能阻斷的可能,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終止妊娠。
5.護士為社區人員做衛生宣教,告知人們艾滋病的傳染源包括
A.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B.艾滋病病人
C.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D.性病患者
E.同性戀者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發病機制。請記憶病人和HIV無癥狀病毒攜帶者是艾滋病的傳染源。
6.某患者,一月前上感,出現發熱伴淋巴結腫大,經治療痊愈,一周前做闌尾手術前常規檢查HIV(+),但是病人沒有任何癥狀,請問艾滋病的潛伏期一般為
A.2~10天
B.2~10周
C.2~10個月
D.2~10年或更長
E.10周內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發病機制。請記憶感染艾滋病潛伏期,一般1~12年,平均6年,也有長達20年尚未發病的病原攜帶者,因各地區各個人種群體和各個個體不同。
7.艾滋病的英文縮寫是
A.ARDS
B.AIDS
C.HIV
D.HOB
E.ADCC
【答案】:B
【解析】:考察艾滋病概念。請記憶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簡稱。
8.某HIV病毒感染10年患者,目前進入艾滋病第四期,出現皮膚不同程度的損害,請問不屬于艾滋病常見的皮膚表現的是
A.口腔毛狀黏膜白斑
B.口腔念珠菌感染
C.卡波西肉瘤
D.玫瑰糠疹
E.脂溢性皮炎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臨床表現。請記憶艾滋病患者皮膚常見表現,玫瑰糠疹在艾滋病中相對少見。
9.患者女性,43歲,賓館服務員,近期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等癥狀,請問如懷疑HIV感染,最重要的檢查應做
A.HIV感染初篩實驗
B.CD4+T淋巴細胞計數
C.食管和胃鏡檢查
D.PPD IgM和IgG
E.CD4+/CD8+
【答案】:A
【解析】:考察艾滋病輔助檢查。請記憶懷疑艾滋病感染者最重要的檢查是HIV抗體初篩實驗。
10.某社區病人,向護士咨詢下列哪項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護士正確的回答是
A.HIV感染者所產嬰兒
B.靜脈吸毒者
C.男性同性戀者
D.艾滋病房的醫護人員
E.色情服務者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發病機制。HIV感染的高危人群:男同性戀者,性亂交者,靜脈藥癮者,血友病和多次輸血者。醫護人員被污染的針頭刺傷或破損皮膚受污染有可能受傳染,但感染率為1%以下。
11.患者,男性,38歲,發熱、咳嗽2周,伴胸痛、氣短、極度乏力,擬診為艾滋病。體格檢查:體溫38℃;雙側頰黏膜散在潰瘍、并有白色分泌物;兩肺聽診可聞及濕啰音。血白細胞4.0×109/L,CD4+/CD8+比值<1,X線提示雙肺間質性肺炎。不恰當的護理是
A.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
B.多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C.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飲食
D.提供患者與家屬、親友溝通的機會,獲得更多心理支持
E.安置患者于隔離病室內,病史外掛黃色標志進行嚴密隔離
【答案】:E
【解析】:考察艾滋病護理措施。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體液和血液,隔離標志應是紅色。黃色標志是嚴密隔離,是針對有高度傳染性病人的隔離,若在艾滋病患者病室設置此標志,不利于患者與社會溝通,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從傳染病隔離角度出發本病也沒有必要設置黃色標志。
12.某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今日并發肺部感染,出現發熱,干咳伴有嚴重的呼吸困難,請問此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見的病原體是
A.結核菌
B.巨細胞病毒
C.肺孢子蟲
D.白色念珠菌
E.新型隱球菌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臨床表現。肺部感染以孢子蟲肺炎最為常見,且是本病因機會性感染而死亡的主要原因。
13.患者男性,38歲,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情發展到臨床Ⅳ期,請問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是
A.口腔毛狀白斑
B.隱球菌腦膜炎
C.腦弓形蟲病
D.肺孢子菌肺炎
E.口腔和食管念珠菌病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臨床表現。請記憶艾滋病機會性感染中肺孢子菌肺炎最為常見,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14.患者男性,25歲,賓館服務員,一年前有過不潔性行為,一月前持續低熱,消瘦,淋巴結腫大入院,檢查:血HIV抗體P24抗體(+),診斷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此病人應采取的隔離措施是
A.接觸隔離
B.呼吸道隔離
C.血液/體液隔離及保護性隔離
D.血液/體液隔離
E.腸道隔離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發病機制。艾滋病期病人應在執行血液/體液隔離的同時實施保護性隔離。
患者,男性,35歲,10年前患血友病,發熱,腹瀉,1月余,乏力,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比值<0.8。
15.該病人應高度懷疑
A.惡性組織細胞病
B.潰瘍性結腸炎
C.傳染性單核細胞病
D.艾滋病
E.自身免疫性疾病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臨床表現。此患者發熱,腹瀉,乏力,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比值<0.8,考慮是艾滋病。
患者,男性,35歲,10年前患血友病,發熱,腹瀉,1月余,乏力,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比值<0.8。
16.該病人最可能的傳染途徑是
A.性傳播
B.經注射傳播
C.母嬰傳播
D.消化道傳播
E.密切接觸
【答案】:B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發病機制。有10年血友病病史,考慮可能是治療時經注射傳播。
患者,男性,35歲,10年前患血友病,發熱,腹瀉,1月余,乏力,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比值<0.8。
17.該病人進一步確診應進行何種檢查
A.骨髓活檢
B.纖維結腸鏡
C.抗核抗體
D.抗HIV抗體
E.抗HBV抗體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輔助檢查。懷疑艾滋病病人首先應作抗HIV抗體檢測。
患者,男性,35歲,10年前患血友病,發熱,腹瀉,1月余,乏力,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比值<0.8。
18.該病人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紫紺,肺部羅音,應考慮。
A.肺結核
B.心衰
C.軍團菌肺炎
D.霉菌性肺炎
E.肺孢子蟲肺炎
【答案】:E
【解析】:考察艾滋病臨床表現。該患者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紫紺,肺部羅音等呼吸系統癥狀,最可能肺孢子菌肺炎,肺孢子菌肺炎是最常見機會性感染。
患者,男性,35歲,10年前患血友病,發熱,腹瀉,1月余,乏力,查體: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比值<0.8。
19.該病人出現口腔黏膜出現紫紅色結節,應考慮
A.口腔念珠菌感染
B.口腔潰瘍
C.卡波濟肉瘤
D.出血
E.肉芽腫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臨床表現。該病人患血友病,發熱,腹瀉,乏力,全身淋巴結腫大,CD4/CD8<0.8,最可能患艾滋病,且口腔黏膜出現紫紅色結節,是卡波濟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