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6 共2頁
牙髓病的診斷依據
1.牙有外傷和牙體手術史
2.可有齲洞。
3.自發痛、放散痛。
4.牙髓炎者疼痛不能定位。
5.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可查見牙髓息肉。
6.牙髓變性及壞死者,有牙變色。
7.X線攝片顯示髓石及牙髓鈣化表現。
牙周病的術后并發癥
手術風險包括疼痛、腫脹、出血、藥物反應和感染。此外還有牙根敏感、瓣壞死、牙根吸收或固連、牙槽嵴吸收、瓣穿孔、膿腫形成、牙齦外形不規則。Pack Haber認為并發癥的發生率很低(1%)。884例沒有使用抗生素的手術只有8例感染,使用抗生素的43例手術只有1例感染。
Curtis比較了翻瓣術、骨手術和膜齦手術后出現并發癥與疼痛的概率和程度。304例病例中僅5.5%有中到重度疼痛。骨手術引起出血、感染、腫脹或其他不良反應的可能是膜齦手術的3倍。膜齦手術引起疼痛的可能是骨手術的3.5倍,軟組織手術的6倍。如果發生術后并發癥,應當及時和恰當處理,包括止血、充分鎮痛或使用抗生素。
兒童少年大腦發育特點
腦發育是兒童少年心理發育的基礎,有鮮明的年齡特點:
1.出生時大腦結構已接近成人,腦的重量約為成人腦重的25%(而此時體重只占成人的5%)。
2.7~8歲兒童腦的質變過程加速進行,神經突觸分支更多、更密,大量神經環路形成。該階段大腦額葉迅速增長,皮層內抑制和分析綜合能力提高,為學習和記憶的發展創造條件,運動的準確性與協調性也得到發展,行為變得更有意識和主動。此時兒童對第二信號系統——語言和文字的反應尚未完善,對直觀形象事物模仿能力強,而對抽象觀念的思維能力差。
3.9~16歲是皮層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復雜化過程,突出表現為聯絡神經元功能的加強,聯絡纖維數量猛增。該過程越完善,腦皮層越成熟,聯想、推理、概括、判斷能力越強。大腦各區成熟的程序是枕葉→顳葉→頂葉→額葉,隨年齡增長而發展,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