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沖刺三
一、A1型題
1.患者2個月前患懸飲,經積極治療,飲邪已退,病情好轉。現仍胸脅灼痛,呼吸不暢,悶咳,天陰時明顯,舌暗苔薄,脈弦。治療應首選
A.柴胡疏肝散
B.柴枳半夏湯
C.小柴胡湯
D.香附旋復花湯
E.栝蔞薤白白酒湯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飲邪久郁,氣機不利,絡脈痹阻導致胸脅灼痛,呼吸不暢,悶咳,天陰時明顯,舌暗苔薄,脈弦。治宜理氣和絡。香附旋覆花湯功能理氣化飲和絡,用于咳嗽痰少屬絡脈痹阻者。
2.患者肺脹病史20年,呼吸淺促難續,聲低氣怯,倚息不能平臥,胸悶如窒,心慌,咳痰不爽,脈沉數無力。治療應首選
A.金匱腎氣丸
B.平喘固本湯
C.真武湯
D.大補元煎
E.七味都氣丸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題中提供的病例應診斷肺脹之肺腎氣虛證。肺腎氣虛則不能主氣、納氣,治療當以補肺納腎,降氣平喘為法。答案中具有上述功能的方劑首推平喘固本湯,此方既可補肺納腎,又可降氣化痰,從而達到止喘的目的。故B為標準答案。
3.患者胃脘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痛如針刺,食后痛甚,舌質紫暗,脈澀。其治法是
A.疏肝和胃
B.理氣活血
C.活血化瘀
D.化瘀寧血
E.散寒通絡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題中所提供的病例應診為瘀血停滯之胃痛,故治療時正選之法應為活血化瘀,C為正選答案。
4.患者,女,25歲。平素食少納呆,體倦乏力,經常感冒。近日汗出惡風,勞累尤甚,面色少華,舌苔薄白,脈弱。其診斷是
A.哮證,肺虛
B.喘證,脾虛
C.自汗,肺衛不固
D.盜汗,陰虛火旺
E.胸痹,氣陰兩虛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題中所提供病例,其主訴當為汗出,故應診斷汗證之自汗。以時時汗出,動輒益甚為依據。平時食少,脾氣不足,母病及子,肺氣也虛,衛外不固,故易受邪侵而經常感冒,時時汗出。衛外不固故汗出而惡風。動則耗氣,故勞累之后汗出尤甚。面色少華,脈弱也為氣虛之象,故C為正確答案。
5.患者,男,27歲。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鼻塞流清涕,周身痠楚疼痛,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治療應首選
A.三拗湯
B.藿香正氣散
C.小青龍湯
D.荊防敗毒散
E.新加香薷飲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題中所提供病例的癥狀,用中醫理論分析,是屬風寒之邪侵襲衛表而成風寒感冒,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法,題中5個處方中荊防敗毒散最具此種功能。故標準答案為D。
二、A3/A4型題
(6-9題共用題干)
郭某,男,48歲。1986年9月28日初就診。主訴:頭目眩暈3年。患者3年來經常頭暈,時輕時重。重則頭如捆扎繃帶,不能站立,伴心中煩躁,全身無力,食欲不振。曾被診為:"腦動脈硬化"、"梅尼埃綜合征"治療效果不明顯。檢查:血壓120/80mmHg。舌胖,苔白膩,脈弦。體格中等,胸腹部無其他陽性體征。頸椎X線片未見異常。腦血流圖示:腦動脈緊張度增高,彈性減退。
6.該病中醫診斷是
A.眩暈
B.頭痛
C.虛勞
D.胸痹
E.以上都不是
7.該病證候分型是
A.以下都不是
B.氣血虧虛,夾有痰濁
C.腎虛及脾,水濕上犯
D.痰濁中阻
E.瘀血阻絡,夾有痰濁
8.該病治療方法是
A.益氣養血,燥濕化痰
B.溫腎補陽,化氣利水
C.補腎養陰,燥濕化痰
D.燥濕化痰
E.瘀血阻絡,燥濕化痰
9.該病首選方藥是
A.歸脾湯加減
B.左歸丸加減
C.通竅活血湯加減
D.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E.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
正確答案:6.A;7.C;8.B;9.E 解題思路:3.本證的基本病機是腎虛及脾,水濕上犯,故治宜溫腎補陽,化氣利水。
4.真武湯溫陽利水,適用于,腎陽虛衰,水氣內停之證;苓桂術甘湯健脾利濕,溫陽化飲,適用于脾虛濕聚飲停之證。兩方合用,共奏溫補脾腎,利水化飲之功。
(10-14題共用題干)
某女,58歲,兩年前曾患"中風"經治已愈,之后逐漸出現善忘呆滯,言語模糊不清,行為古怪,孤僻,時哭時笑,診見兩目黯晦、舌黯、脈細澀。
10.該病例應診斷為
A.郁證
B.健忘
C.癡呆
D.中風恢復期
E.中風后遺證
11.該病例應辨證為
A.風痰瘀阻
B.氣虛絡瘀
C.痰濁蒙竅
D.髓海不足
E.瘀血內阻
12.該病治療方法是
A.祛風化痰通絡
B.益氣養血、化瘀通絡
C.搜風化痰、行瘀通絡
D.活血化瘀、開竅醒神
E.豁痰開竅、健脾化濁
13.該病首選方藥是
A.滌痰湯加減
B.通竅活血湯加減
C.還少丹加減
D.七福飲加減
E.天麻鉤藤飲加減
14.(假設信息)若病人日久兼氣血不足應
A.改用歸脾湯
B.改用八珍湯
C.改用補中益氣湯
D.加熟地、黨參、黃芪等
E.加熟地、當歸、白芍等
正確答案:10.C;11.E;12.D;13.B;14.D 解題思路:2.患者曾患"中風",致使瘀血阻滯,腦脈痹阻,髓減腦消,神機失用形成癡呆。
3.因為本證是因為瘀血阻滯,腦脈痹阻所形成的,故應以活血化瘀、開竅醒神之法治之。
4.通竅活血湯活血化瘀,開竅醒腦,適用于瘀血阻滯腦脈,痹阻腦氣所致的癡呆。
5.病人日久兼氣血不足應加熟地、黨參、黃芪等,補養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