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題
1.少陽病的熱型應是
A.不惡寒反惡熱
B.發(fā)熱與惡寒并見
C.發(fā)熱與惡寒交替出現(xiàn)
D.厥與熱交替出現(xiàn)
E.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邪入少陽半表半里之間,正邪相爭,正不勝邪,則惡寒;正勝于邪,則發(fā)熱,因此,寒熱往來,為少陽病的特點之一。
2.患者,男,54歲。右上腹疼痛2天,入院,癥見發(fā)熱,黃疸,表情淡漠,皮膚濕冷,脈細數(shù)。檢查:血壓80/60mmHg(10.7/8kPa)。應首先考慮的是
A.創(chuàng)傷性休克
B.過敏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該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腹痛、發(fā)熱、黃疸,還有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的征象。診斷首先考慮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其主要的病理改變是膽管的梗阻和感染,導致膽汁內(nèi)的細菌和毒素進入血循環(huán),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本病例未提供他人創(chuàng)傷、失血、過敏和心臟疾病的征象。
3.足月新生兒,日齡2天。生后12小時出現(xiàn)黃疸,產(chǎn)前已知胎兒為Rh溶血病。檢查:皮膚中度黃染,血膽紅素222.3μmol/L(13mg/dl),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應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換血
B.輸白蛋白或血漿
C.口服潑尼松
D.光療
E.口服苯巴比妥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該患兒為足月新生兒,已知為Rh溶血病,血膽紅素輕度增高,且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故可暫緩換血,不必使用白蛋白或血漿,苯巴比妥作為酶的誘導劑用于酶系統(tǒng)生成障礙者,故備選答案A、B、E均不合適,強的松可用于溶血病,但不主張常規(guī)使用。故立即進行光療為最合適的治療措施。
4.清熱解毒,排膿消癰,振奮陽氣以治腸癰的方劑是
A.薏苡附子散
B.桔梗湯
C.大黃牡丹湯
D.薏苡附子敗醬散
E.葛根芩連湯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腸癰膿已成者,方中重用薏苡仁排膿開癰利腸胃,輕用附子振奮陽氣,辛熱散結,佐以敗醬破瘀排膿。
5.下列何方主治皮水
A.防己黃芪湯
B.防己茯苓湯
C.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D.葵子茯苓散
E.澤瀉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脾主四肢,脾病則水潴留于四肢皮膚,故皮水病人四肢浮腫。腫則陽氣被郁,邪正相爭,故肌肉有輕微跳動。治用防己茯苓湯,通陽化氣、表里分消。
二、B1型題
(6-7題共用備選答案)
A.表證
B.病輕易治
C.陰證
D.病趨重危
E.陽證
答案 A B C D E 6."望色十法"中的"澤"主
答案 A B C D E 7."望色十法"中的"天"主
正確答案:6.B,7.D 解題思路:望色十法的內(nèi)容:浮,是面色浮顯于皮膚之表,主表證;沉,是面色沉隱于皮膚之內(nèi),主里證。面色由浮轉沉,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轉浮,是邪自里達表。清,是面色清明,主陽證;濁,是面色濁黯,主陰證。面色由清轉濁,使病從陽轉陰;由濁轉清,是病由陰轉陽。微,是面色淺淡,主虛證;甚,是面色深濃,主實證。面色由微轉甚,是病因虛致實;由甚轉微,是病由實轉虛。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將解;摶,是面色壅滯,主久病,或病邪漸聚。面色由摶轉散,是病雖久而邪將解;由散轉摶,是病雖近而邪漸聚。澤,是面色潤澤,主精氣未衰,病輕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氣已衰,病重難醫(yī)。面色由澤轉夭,是病趨重危;由夭轉澤,是病情好轉。
(8-9題共用備選答案)
A.水輪
B.風輪
C.氣輪
D.血輪
E.肉輪
答案 A B C D E 8.脾在五輪學說中為
答案 A B C D E 9.肺在五輪學說中為
正確答案:8.E,9.C 解題思路:五輪學說即瞳仁屬腎,稱為"水輪";黑睛屬肝,稱為"風輪";兩眥血絡屬心,稱為"血輪";白睛屬肺,稱為"氣輪";眼瞼屬脾,稱為"肉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