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胰腺
一、A1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不符合胰島細胞瘤病變描述的是
A.多為單發性結節
B.可有包膜
C.瘤細胞排列成島狀、條索狀或腺泡狀
D.間質富含血竇
E.依據HE染色細胞的形態特點可將其分為6種不同類型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胰島細胞瘤的肉眼特點包括:多為單發結節,直徑多為1~3cm,部分有包膜。鏡下瘤細胞排列成島狀、巢狀、小梁狀、腺泡狀等,瘤細胞周圍間質血竇豐富。依據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瘤細胞胞質內呈現的陽性激素,將腫瘤分為:胰島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胰血管活性腸肽瘤、生長抑素瘤及類癌。而胰島細胞瘤在HE染色切片上不能區別細胞的種類,因此不能進行確切分類。
2.不符合胰島增生的描述是
A.可發生于各年齡組
B.出現自發性低血糖
C.胰島數量增多、體積增大
D.胰島β細胞肥大、增生
E.新生兒胰島細胞增生與母親胰島增生有關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胰島增生見于各年齡組,可無病癥或出現自發性低血糖、高胰島素血癥,新生兒胰島細胞增生與母親糖尿病等所致的胰島功能低下有關,而非母親胰島增生所致。
3.有關胃泌素瘤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多發生于胰腺
B.也可發生于十二指腸及胃竇部
C.反復引起胃潰瘍
D.60%為良性
E.良惡性鑒別主要依據是否有轉移及遠處擴散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胃泌素瘤的病變特點是分泌胃泌素,導致患者反復的胃潰瘍形成;好發于胰體、胰尾,也見于十二指腸或胃竇部,偶見于卵巢、腸系膜、肝和胰旁淋巴結;60%為惡性,轉移或侵及鄰近器官或組織為主要惡性依據。
4.無功能性胰島細胞瘤描述中,錯誤的是
A.不出現內分泌異常癥狀
B.腫瘤多為較大結節
C.鏡下形態同功能性胰島細胞瘤
D.免疫組化染色不出現有關激素的表達
E.發生轉移者為惡性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無功能性胰島細胞瘤的特點是:臨床上無明顯內分泌異常癥狀。腫瘤多較大,實性或囊實性;鏡下形態與功能性胰腺內分泌腫瘤相同。免疫組化染色時,瘤細胞可不同程度地表達有關激素;發生轉移者為惡性。
5.不符合急性胰腺炎臨床特點的是
A.可引起休克
B.可合并急腹癥
C.血清及尿中淀粉酶和脂酶水平升高
D.血清Ca、K及Na濃度降低
E.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休克,腎衰竭,腹膜炎,腹腔積血,血、尿中淀粉酶和脂酶水平升高,血中鈣、鉀、鈉離子水平降低,不出現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二、A2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6.有一男童,5歲。近來常出現腹痛、腹瀉,時有嘔吐,進行性消瘦。影像學顯示胰腺區有一分葉狀腫物,界限較清楚,血清AFP升高;術中見胰頭部一較大腫物。病理學檢查:腫物大小10cm×8cm×6cm,界清;切面見出血、囊性變。鏡下見瘤細胞排列成腺泡狀、腺樣結構,部分區域呈實性巢團狀排列,細胞大小較一致;瘤組織內可見鱗狀細胞巢和原始上皮成分,可見纖細的纖維間隔。免疫組化染色:α-AAT及AFP陽性,該患兒所患腫瘤最可能為
A.胰腺囊腺瘤
B.胰腺癌
C.實性-假乳頭狀瘤
D.胰母細胞瘤
E.胰島細胞瘤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胰母細胞瘤的特點是:常發生于兒童(1~8歲),多為男童。表現為腹部腫塊,并伴有腹痛、腹瀉、嘔吐、消瘦;血清AFP可升高;影像學顯示上腹部胰腺區分葉狀腫物,多位于胰頭、胰體。病理學特點:孤立性實性大腫物,直徑7~12cm,界限清楚,切面常見出血、囊性變;光鏡下,瘤細胞較一致,呈腺泡狀、腺樣或實性排列,腺腔內少量PAS陽性物,瘤組織中常散在鱗狀細胞巢和原始上皮成分,多少不等的核分裂象,可見纖細的纖維性間質;免疫組化染色:α-AAT及AFP可陽性。而該患兒的臨床和腫瘤病理學特點均符合此瘤的特點。
7.患者,男性,40歲。反復上腹部疼痛、腹瀉、黑便15天入院。胃鏡檢查見十二指腸多發潰瘍;腹部CT示肝左外葉、肝右葉類圓形稍低密度灶,胰腺尾部見約4cm×4cm大小的低密度影。術中見肝臟表面多個0.5~1.5cm大小的結節,胰尾部觸及一包塊,行胰尾切除,肝臟表面結節活檢。病理檢查所見:腫物4cm×4cm,邊界尚清,切面腫瘤組織見壞死;鏡下瘤細胞多為柱狀,排列成小腺管樣、菊形團或假菊形團狀。肝內結節組織形態與胰腺腫物相似。免疫組化: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胰島素(-)、胰多肽(-)、生長抑素(少數+)、VIP(-)。該病例的病理診斷確切的是
A.胰腺惡性腫瘤
B.胃泌素瘤
C.肝轉移癌
D.惡性胰島細胞瘤
E.惡性胃泌素瘤并發肝轉移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因腫瘤發生在胰腺,病理學形態特點符合胰島細胞瘤,結合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及臨床有十二指腸多發潰瘍,故該患者的診斷應是胃泌素瘤?;颊吒闻K表面多個結節病灶,經病理證實與胰腺腫瘤為同一類型腫瘤,因此可斷定此肝臟病變為胰腺胃泌素瘤轉移所致,故應選擇E。
三、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同在考題前列出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考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8-12題共用備選答案)
A.因胰腺炎癥或創傷所引發的局部組織壞死、液化所致的纖維性包裹
B.多發性,單房或多房,薄層纖維囊壁內面襯覆單層非黏液性扁平或矮立方狀上皮
C.因阻塞造成的胰腺導管高度擴張
D.囊壁內可見蟲卵結節
E.囊內含黏液,囊內壁襯覆單層高柱狀黏液上皮,可見乳頭形成
答案 A B C D E 8.假性囊腫
答案 A B C D E 9.潴留性囊腫
答案 A B C D E 10.寄生蟲性囊腫
答案 A B C D E 11.先天性囊腫
答案 A B C D E 12.黏液性囊腺瘤
正確答案:8.A,9.C,10.D,11.B,12.E
四、A3/A4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考題。請根據各考題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道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3-14題共用題干)
女性患者,32歲,近來感到腹部不適、時有腹痛,胰腺影像學顯示囊、實性占位性病變。術中見腫物位于胰尾部,包膜完整,呈囊實性。外檢:腫物扁橢圓形,8cm×7cm×5cm,表面光滑;切面實性,暗紅色,有出血、囊性變區。鏡下見:腫瘤細胞成片狀或形成假乳頭狀排列,可見核溝;實性區散在有泡沫細胞,并見多核異物巨細胞。
13.該患者病理診斷為
A.導管內乳頭狀腺瘤
B.導管內乳頭狀癌
C.實性一假乳頭狀瘤
D.腺泡細胞癌
E.破骨細胞樣巨細胞未分化癌
14.該病例免疫組化染色不能出現的結果是
A.α-抗胰蛋白酶陽性
B.α-抗糜蛋白酶陽性
C.NSE陽性
D.Vimenin陽性
E.Desmin陽性
正確答案:13.C;14.E 解題思路:胰腺的實性-假乳頭狀瘤多見于年輕女性,臨床上可出現腹部不適、腹痛。影像學顯示囊、實性占位病變;此瘤多為良性.少數病例發生轉移。形態學特點:孤立性腫物,較大(平均直徑8~10cm),分界清,切面實性,常有出血、壞死、囊性變。鏡下:瘤細胞片狀聚集,或圍繞纖細的纖維血管軸心呈假乳頭狀排列,瘤細胞為小或中等大小多角形細胞;核染色質勻細,常有核溝或呈鋸齒狀;實性區可散在泡沫細胞或圍繞膽固醇裂隙的異物巨細胞;間質結締組織透明變性,可鈣化甚至骨化。免疫組化染色:α-抗胰蛋白酶陽性,α-糜蛋白酶陽性,NSE陽性,Vimentin陽性。而Desmin(結蛋白)通常表達于肌組織。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