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肺、胸膜、縱隔和胸腺
一、A1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有關肺內錯構瘤,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一般多見于成人,往往不引起癥狀
B.腫瘤成分可由成熟軟骨、脂肪、平滑肌及黏液樣纖維結締組織組成
C.有的可見支氣管腺體混雜在瘤組織中
D.個別可有鈣化和固化
E.瘤組織內充滿炭末成分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錯構瘤是支氣管和肺的瘤樣畸形。較常見,一般見于成年人,男性為多,往往不引起癥狀,大多在體檢時偶然發現。通常為單個,也可多個。大體上腫瘤邊界清楚,與肺組織之間常有纖維性包膜分離,質地較硬,大小不等。顯微鏡下,瘤組織主要由呈島狀分布的成熟軟骨組成,其間雜亂混有脂肪、平滑肌組織和黏液樣纖維組織,并見有纖毛上皮或無纖毛的呼吸上皮內襯的不規則裂隙或腺樣結構,有的可見支氣管壁腺體混雜其中。軟骨成分可鈣化。腫瘤組織內無炭末沉著是錯構瘤的特征。
2.下面5組肺癌呈現神經內分泌腫瘤相關標記物陽性(NSE,CgA)的是
A.鱗狀細胞癌、腺癌、類癌
B.腺癌、類癌和小細胞癌
C.大細胞癌、小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D.肉瘤樣癌、肺母細胞瘤和大細胞癌
E.類癌、小細胞癌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肺癌的組織學分型主要分為:①來源于支氣管上皮的癌;②來源于細支氣管上皮和Ⅱ型肺泡細胞的癌;③來源于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癌;④來源于支氣管黏膜下分泌腺的癌。其中來源于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癌可呈現神經內分泌腫瘤相關標記物陽性,包括:典型類癌、非典型類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和小細胞癌。因此本題答案為E。
3.病毒性肺炎的主要診斷依據是
A.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
B.肺毛細血管床減少、閉塞
C.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
D.肺泡性肺炎
E.上皮細胞內病毒包涵體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現為肺間質的炎癥,顯微鏡下通常表現為肺泡間隔明顯增寬,其內血管擴張充血,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肺泡腔內一般無滲出物或僅有少量漿液。細支氣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可增生、肥大,可形成多核巨細胞,增生的上皮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內可見病毒包涵體,檢查見到病毒包涵體是病理組織學診斷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據。
4.轉移癌最常轉移的部位是
A.心
B.肝
C.肺
D.腦
E.腎
正確答案:C
5.肺氣腫是指肺內殘氣增多,持續擴張性病變,主要累及
A.氣管和左、右支氣管
B.終末細支氣管
C.呼吸性細支氣管及遠端肺組織
D.肺內細小支氣管
E.局限于肺泡
正確答案:C
二、A2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6.患者男性,慢性咳嗽、咳痰反復發作20余年,痰多呈白色黏液樣,有時為黃膿痰,近半年來咳痰偶帶血絲,逐漸發展為氣喘不能平臥,臨床檢查,呈桶狀胸,腹部膨隆,腹水(+),后因呼吸循環衰竭搶救無效死亡。尸檢見腹腔內350ml淡黃色積液,肺組織彈性減弱。顯微鏡下:支氣管黏膜上皮脫落,管壁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部分支氣管呈圓柱狀,部分呈囊狀擴張,累積段支氣管以下。病例最有可能的病變發展過程是
A.慢性支氣管炎,小葉性肺炎
B.慢性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
C.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
D.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肺源性心臟病
E.慢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肺氣腫常繼發于其他肺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見的是慢性支氣管炎,"桶狀胸"又是肺氣腫患者特有的體征,肺氣腫后期由于肺內毛細血管床受壓數量減少,最終導致肺源性心臟病,表現為右心衰竭和體循環淤血。本病例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反復發作20余年,痰多呈白色黏液樣提示有慢性支氣管炎,逐漸發展為氣急不能平臥,表明肺阻塞性疾病進一步加重,近半年來咳痰偶帶血絲提示可能有支氣管擴張,臨床發現桶狀胸表明已發展成肺氣腫,近日腹部膨隆,腹水(+)提示有體循環淤血符合右心衰竭的表現。尸檢所見支氣管黏膜上皮脫落,管壁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部分支氣管呈圓柱狀,部分呈囊狀擴張,累及段支氣管以下可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組織彈性減弱,腹腔內有350ml淡黃色積液支持肺氣腫和右心衰竭,因此本病例病變發作過程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
7.男性,40歲。高空工作時不慎墜下,造成脊椎骨和骨盆骨折;患者意識一直清醒,以失血性休克和骨折入院,急診手術,手術進行順利。但術后第二天開始,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并呈進行性加重,最終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尸檢時,肺組織見全肺葉實變,雙肺重量增加。顯微鏡下:肺泡間隔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充滿水腫液,部分肺泡腔內有透明膜形成。間質有出血,偶見小血管內有透明血栓,其病理診斷應為
A.手術后麻醉藥物的副作用
B.骨折后肺脂肪栓塞
C.手術后肺動脈血栓栓塞
D.創傷性成人肺透明膜病
E.失血性休克引起的休克肺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成人肺透明膜病又稱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指全身遭受嚴重創傷、感染等因素出現的一種以進行性呼吸窘迫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綜合征。病理上主要表現為肺泡間隔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充滿水腫液和肺泡腔內透明膜形成,有時可見小血管內有透明血栓,其中肺泡腔內透明膜形成是病理組織學診斷肺透明膜病的重要依據,因此本題答案為D。
8.男性患者,60歲。曾在石英粉廠工作30年,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尸檢見雙肺組織內明顯的灰白色結節樣病變,肺門淋巴結腫大,伴有結節樣病變,較大的結節中心部有壞死,并形成空洞。結節鏡下表現為同心圓排列的玻璃樣變的膠原纖維呈漩渦狀排列,中央都有壞死,邊緣可見類上皮細胞及周圍肺組織內肺泡間隔可見纖維組織增生,該患者確切的病理診斷為
A.肺結核
B.肺硅沉著癥
C.肺結核伴肺纖維化
D.肺膿腫
E.硅肺結核病
正確答案:E
9.女性,40歲。平日體質弱,因胃潰瘍、胃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術,術后第5天開始出現咳嗽、咳黏液膿痰;查體:雙肺下葉背側聽診可聞濕噦音;X線:雙肺下葉散在不規則斑點狀模糊陰影。請判斷其可能為
A.慢性支氣管炎
B.支氣管擴張
C.大葉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支氣管肺炎
正確答案:E
10.男性,50歲。咳嗽、痰中帶血半年。X線片示右肺門腫大不規則致密陰影,經重復拍片檢查見腫塊生長較快,纖維支氣管鏡活檢發現于右支氣管主干內有隆起于黏膜的腫物。腫物活檢顯微鏡下見瘤細胞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質極少,密集成群排列;免疫組化染色CgA陽性;電鏡下瘤細胞胞質內見神經內分泌顆粒。該腫瘤可能為
A.肺小細胞癌
B.肺鱗狀細胞癌
C.大細胞癌
D.典型的類癌
E.肺腺癌
正確答案:A
三、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同在考題前列出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考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1-15題共用備選答案)
A.病因不明,可能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進展可致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
B.纖維索性炎
C.慢性非特異性炎
D.化膿性炎
E.壞死性肺炎
答案 A B C D E 11.小葉性肺炎
答案 A B C D E 12.大葉性肺炎
答案 A B C D E 13.病毒性肺炎
答案 A B C D E 14.特發性間質性肺炎
答案 A B C D E 15.慢性支氣管炎
正確答案:11.D,12.B,13.E,14.A,15.C
四、A3/A4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考題。請根據各考題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道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6-18題共用題干)
男性,70歲,患慢性支氣管炎近20年,經常咳嗽、咳痰,每年入冬時咳嗽、咳痰加重,并有近40年的吸煙史。近2年來自覺上樓時費力,感覺氣短;近1個月休息時亦覺胸悶、呼吸困難。人院查體:桶狀胸、胸廓呼吸運動減弱;叩診呈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肝濁音界下降;聽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
16.該患者患有的疾病為
A.急性細支氣管炎
B.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
C.肺癌
D.石棉肺
E.間質性肺炎
17.該患者肺組織顯微鏡下不應出現的病變是
A.肺泡高度擴張
B.肺泡間隔斷裂
C.肺泡間隔膠原纖維增生
D.肺大皰形成
E.肺小動脈內膜增厚
18.與本病例的發病機制有關的因素為
A.小氣道的狹窄、阻塞導致通氣障礙
B.細支氣管周圍炎使肺泡壁破壞、彈性減弱
C.長期吸煙者或伴有肺感染
D.α-抗胰蛋白酶缺乏
E.以上因素均與本病有關
正確答案:16.B;17.C;18.E 解題思路:肺氣腫是慢性肺阻塞性疾病之一,最常繼發于慢性支氣管炎。因炎癥使小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管壁結構遭受破壞及以纖維化為主的增生性改變導致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同時黏液性滲出物的增多和黏液栓的形成進一步加劇小氣道的通氣障礙,α-抗胰蛋白酶水平降低的患者,肺氣腫的發病率較一般人高15倍。臨床癥狀和體征:呼氣性呼吸困難,病理改變為肺泡擴張,肺泡間隔變窄并斷裂,相鄰肺泡融合成較大的囊腔,肺泡間隔內毛細血管床數量減少。
(19-20題共用題干)
女性,37歲,懷孕足月,因高齡孕婦和懷疑胎兒官內窒息行剖宮產。術后安返病房,術后第2天患者感覺右下肢疼痛,醫生建議臥床休息。第3日下午起床去廁所時突然摔倒,出現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經搶救無效死亡。
19.該病例最有可能的死亡原因是
A.剖宮產術后感染
B.肺動脈血栓性栓塞
C.羊水栓塞
D.急性心肌梗死
E.腦血管意外
20.該病例大體和顯微鏡下最具診斷意義的病理改變是
A.右肺動脈主干內見一圓柱狀物,阻塞血管腔,顯微鏡下證實為血栓
B.肺泡腔內大量胎糞和角化物質等羊水成分
C.彌漫性肺泡腔內充滿淡粉染水腫液和明顯心衰細胞
D.左心室前壁大面積心肌細胞壞死
E.大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正確答案:19.B;20.A 解題思路:肺動脈栓塞是引起猝死的病因之一,主要表現為突然呼吸困難死亡。最常見為血栓性栓子,主要來源于下肢深靜脈。多發生于手術后1周內,特別是盆腔手術的患者。這類患者的盆腔及股靜脈容易發生血栓,在未機化前,患者活動、大便等用力過大的情況下,血栓脫落引起栓塞。本病例為一位盆腔手術患者,術后第3天起床活動,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死亡。故符合肺動脈血栓性栓塞死亡。尸檢時多在右肺動脈干內見血栓物質。
五、案例分析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個提問,請根據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題下面備選答案中選出全部正確答案。正確答案可能為一個或多個,根據選項的重要性而得分權重不同,選對正確答案得分,選錯答案扣分,直至扣至本問得分為0分(注:案例分析題答題在機考中不可逆,即答完一問后不能返回修改)。
(21-23題共用題干)
5歲女童,1周前受涼發熱,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膿痰,并伴有呼吸困難。體格檢查:體溫39℃,脈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口唇發紺,鼻翼扇動。聽診雙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鈍,心率156次/分,心律齊。實驗室檢查:白細胞20×10/L。X線檢查:左、右肺下葉散在分布的灶狀陰影。人院后經積極治療癥狀未見減輕,之后患者很快出現了肝、脾臟腫大,病情逐漸加重,搶救無效死亡。尸檢主要見:左、右肺下背葉側,肺表面和切面均見多灶狀和小片分布的實變病灶。肝臟、脾臟和腎臟腫大,被膜緊張。顯微鏡下:氣管和左、右主支氣管壁彌漫性炎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肺內實變病灶可見細支氣管壁充血、水腫、中性粒細胞浸潤,管腔內有大量膿細胞和滲出物,其周圍肺泡腔內充滿纖維素、水腫液和大量變性、壞死的中性粒細胞,部分區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葉中央靜脈和肝竇擴張淤血、脾淤血明顯和腎臟髓質血管明顯擴張淤血。
21.從臨床病史和尸檢病理所見,該病例患有如下哪幾種疾病
A.急性支氣管炎
B.支氣管哮喘
C.小葉性肺炎,伴部分小葉融合性肺炎
D.支氣管擴張
E.大葉性肺炎
F.肺間質纖維化
22.本病例,尸檢時肝、脾和腎臟腫大。顯微鏡:肝、脾淤血明顯和腎臟明顯的淤血,提示該病例有
A.急性右心衰竭
B.慢性左心衰竭
C.體循環淤血
D.右心排出量增多
E.有效循環血容量增加
F.肺間質纖維化
23.本病例的直接死亡原因分析是
A.急性支氣管炎致呼吸衰竭
B.小葉融合性肺炎致呼吸衰竭
C.小葉性肺炎,肺間質纖維化致呼吸衰竭
D.小葉融合性肺炎并發感染性休克
E.小葉融合性肺炎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F.肺間質纖維化致呼吸衰竭
正確答案:21.AC;22.AC;23.E 解題思路:本病例,咳嗽、咳痰;咳膿痰,呼吸困難。體格檢查:體溫39℃,呼吸24次/分。X線檢查:左、右肺下葉散在分布的灶狀陰影。尸檢主要所見:左、右肺下背葉側,肺表面和切面均見分布的實變病灶,部分區域有融合成片現象。顯微鏡下:氣管和左、右主支氣管壁彌漫性炎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肺內實變病灶可見細支氣管壁充血、水腫、中性粒細胞浸潤,管腔內有大量膿細胞和滲出物,其周圍肺泡腔中可見中性粒細胞和滲出,部分區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的化膿性滲出,因此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和小葉融合性肺炎。患者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心音低鈍,心率快。入院后出現了肝、脾臟腫大。尸檢肝臟、脾臟和腎臟腫大,被膜緊張。顯微鏡下肝小葉中央靜脈和肝竇淤血、脾淤血明顯以及腎臟髓質血管明顯擴張淤血,均表明患者有右心衰竭,引起的體循環淤血。本病經過可能為:上呼吸道感染,發展為急性氣管炎、小葉性肺炎;病情加重形成小葉融合性肺炎,最終導致急性心力衰竭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