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骨、軟骨、關節和滑膜
一、A1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不符合骨母細胞瘤特點的是
A.多見于中青年男性
B.好發于下肢骨、椎骨及頜骨
C.伴發骨痛
D.腫瘤大小多為2~10cm
E.瘤組織富含成骨細胞,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多見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骨母細胞瘤由成骨細胞并形成骨樣組織和不成熟骨小梁構成,小梁間為疏松纖維血管性間質;成骨細胞形態規則,異型性不明顯,密集排列,核分裂象罕見。
2.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鏡下特點應除外
A.由多種細胞成分混雜
B.細胞具有異型性,核分裂象多見
C.成纖維細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渦或車輻狀
D.可見破骨細胞樣多核巨細胞及間變性瘤巨細胞
E.形成腫瘤性骨樣組織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中見不到腫瘤性骨樣組織,有時可在瘤體周邊部出現反應性骨樣組織。
3.長骨造釉細胞瘤的特點除外
A.低度惡性
B.以脛骨多見
C.鏡下組織形態以基底細胞型為多見
D.腫瘤組織內可見骨纖維結構不良樣改變
E.瘤細胞Keratin陽性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長骨造釉細胞形似頜骨造釉細胞瘤,組織學上分為:鱗狀上皮型、基底細胞型、血管細胞型及肉瘤型,以鱗狀上皮型較多見。
4.纖維結構不良的特點不包括
A.是一種骨發育異常
B.病變始發于骨髓腔
C.由纖維組織及其化生的編織骨構成
D.骨小梁周圍有成排的骨母細胞
E.其形態可與骨化性纖維瘤相類似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纖維結構不良是一種骨骼發育障礙,可發生于長管狀骨及扁平骨,病變多開始于骨干或干骺端髓腔內,鏡下基本病變是正常骨結構消失,主要由增生的纖維組織及編織狀骨小梁構成,骨小梁纖細、彎曲、形狀怪異,周圍無或僅有少許骨母細胞圍繞。骨化性纖維瘤則好發于頜骨,腫瘤位于皮質內,主要由縱橫交錯的纖維組織與成熟骨小梁構成,骨小梁周邊可見成排的骨母細胞。
5.纖維囊性骨炎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所致
B.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C.骨組織破壞、減少,纖維結締組織增生
D.纖維結締組織中常見含液的囊腔
E.是一種瘤樣病變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纖維囊性骨炎又稱棕色瘤,與甲狀腺功能亢進有關。X線表現為全身性骨密度減低,可發生病理性骨折。病理學改變是骨質破壞吸收增強,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且在纖維結締組織內可見含液的囊腔;因本病可在局部骨骼形成腫塊,其中常伴有出血及富含含鐵血黃素,呈棕紅色,故又名棕色瘤,實際上是一種瘤樣病變,并非真性腫瘤。
二、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同在考題前列出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考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6-10題共用備選答案)
A.多個形態不一的血腔,周邊較多破骨細胞型巨細胞,血腔間隔內有異型細胞,見少量腫瘤性骨樣組織及骨質
B.由單核基質細胞和散在其間的多核巨細胞組成,并見纖維組織、新生骨組織、泡沫細胞以及出血、空腔形成
C.可見大小不等的血腔,內囊面不完整地襯覆內皮細胞囊腔間隔內可見出血及多少不等的多核巨細胞,組織細胞、富有含鐵血黃素的吞噬細胞和炎細胞,并見新生骨小梁
D.單房性空腔,囊壁內層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富含血管,可見出血、膽固醇裂隙、黃色瘤細胞及多核巨細胞,囊壁深層可見骨樣組織和不成熟的骨小梁
E.腫瘤由具有一定異型性的成纖維細胞、組織細胞、良性或惡性多核瘤巨細胞及炎性細胞組成,成纖維細胞排列成車輻狀
答案 A B C D E 6.孤立性骨囊腫
答案 A B C D E 7.動脈瘤性骨囊腫
答案 A B C D E 8.骨巨細胞瘤
答案 A B C D E 9.血管擴張型骨肉瘤
答案 A B C D E 10.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正確答案:6.D,7.C,8.B,9.A,10.E
(11-15題共用備選答案)
A.最常見于胭窩
B.因關節囊或腱鞘結締組織發生黏液變性和液化所致
C.關節滑膜細胞瘤樣反應性增生,與局部損傷性出血有關
D.起源于腱鞘滑膜組織,主要由組織細胞樣滑膜細胞及由此融合的多核巨細胞組成
E.成于成骨性肉芽組織
答案 A B C D E 11.骨痂
答案 A B C D E 12.腱鞘巨細胞瘤
答案 A B C D E 13.滑膜囊腫
答案 A B C D E 14.腱鞘囊腫
答案 A B C D E 15.色素性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正確答案:11.E,12.D,13.A,14.B,15.C
三、A3/A4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考題。請根據各考題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道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6-17題共用題干)
男性患者,20歲。膝關節腫痛1個月余,近來疼痛加劇,尤以夜間為甚。膝關節局部有些發紅、皮溫高。X線檢查見股骨下端呈小斑片狀溶骨性破壞,可見鈣化及新骨形成,周圍軟組織腫脹;血清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病理檢查所見,腫瘤位于股骨干骺端,并累及周圍肌組織,切面呈多彩樣外觀:可見灰紅、黃白及灰白半透明區域,并見出血、囊性變。鏡下見大量的腫瘤性軟骨細胞及軟骨基質區,并見梭形肉瘤細胞成分及花邊狀腫瘤性骨樣組織和不規則的編織骨。
16.該患者的病理診斷應為
A.軟骨肉瘤
B.去分化軟骨肉瘤
C.骨肉瘤
D.成骨細胞型骨肉瘤
E.成軟骨細胞型骨肉瘤
17.其免疫組化染色結果不應出現的是
A.Vimentin陽性
B.S-100陽性
C.Csteocalcin陽性
D.BMP陽性
E.NSE陽性
正確答案:16.E;17.E 解題思路:骨肉瘤是骨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好發于10~25歲的青少年,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最多見。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局部疼痛、腫脹形成腫塊、局部發紅、熱感、關節功能障礙。患者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X線檢查顯示溶骨性破壞灶,并見鈣化與新生骨形成,呈現日光放射狀骨膜反應及Codman三角,軟組織腫塊影。病理診斷的重要依據是異型性明顯的腫瘤細胞直接形成腫瘤性骨組織、骨樣組織。骨肉瘤依據組織形態特點分為一般型(包括:成骨細胞型、成軟骨細胞型、成纖維細胞型)和特殊型骨肉瘤(包括:血管擴張型、小細胞型、髓內高分化型);當腫瘤組織中除見到腫瘤性骨樣組織和骨組織外,并出現1/2以上的腫瘤性軟骨細胞和軟骨基質(軟骨肉瘤樣結構)成分時,即為成軟骨細胞型骨肉瘤。該患者為年輕男性,膝關節處腫物形成。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及病理學檢查所見,符合成軟骨細胞型骨肉瘤的病理診斷。骨肉瘤時免疫組化染色:Vimemin、Osteocalcin、Osteonectin及骨形成蛋白(BMP)均可出現陽性表達,而成軟骨細胞型骨肉瘤S-100陽性,但NSE不出現陽性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