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尸體解剖檢查
一、A1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尸檢時,能明確死者生前有過敏反應的形態學依據是
A.胃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見少量嗜酸性粒細胞
B.小腸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見少量嗜酸性粒細胞
C.大腸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見少量嗜酸性粒細胞
D.氣管、喉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見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染色未見細胞脫顆粒
E.喉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染色有明顯肥大細胞脫顆粒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通常情況下胃腸道黏膜和黏膜下層可見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氣管、喉黏膜和黏膜下層無明顯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過敏的機制是致敏靶細胞脫顆粒、釋放和合成生物活性物質引起一系列機體反應,因此正確答案是E。
2.尸檢時肉眼見脾被膜明顯皺縮、體積變小,重量減輕;腦組織色蒼白。顯微鏡下脾竇內含血量明顯減少,部分肺泡腔內有少量水腫液,肝小葉中央靜脈周圍肝細胞凝固性壞死,部分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也呈現凝固性壞死改變,上述病變提示
A.脾功能亢進
B.肝硬化
C.腦膜炎
D.溶血性疾病
E.失血性休克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脾具有儲備血液的功能,失血時脾內儲備的血液釋放以保證重要器官供血,因此脾臟表現為體積變小,被膜皺縮,顯微鏡下脾竇內含血量明顯減少。失血加重,各器官可表現為血供給不足,因此腦組織色蒼白。血供給不足、乏氧加重引起休克,病理上表現為休克肺(肺水腫),休克腎(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和休克肝(肝小葉中央靜脈周圍肝細胞凝固性壞死),因此本例最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
3.有關急性心肌梗死對心臟病變的形態學描述,正確的是
A.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至患者死亡半小時肉眼就可辨認出心肌梗死病變
B.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至患者死亡1小時肉眼可辨認出病變
C.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至患者死亡一般需1~2小時,肉眼才可辨認出病變
D.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至患者死亡一般需3~5小時,肉眼可辨認出病變
E.急性心肌梗死發作至患者死亡需要超過6小時,肉眼才可辨認病變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心肌梗死多屬于貧血性梗死,心肌梗死的形態學變化是-個動態的演變過程。一般梗死在6小時后肉眼才能辨認,梗死灶蒼白,8~9小時后呈土黃色。
4.尸檢中,在肝臟及十二指腸取出之前先檢查膽道,即擠壓膽囊,觀察膽道是否暢通,該項檢查在如下哪種情況死亡的病例中必不可少、是有意義的檢查項目
A.青壯年猝死
B.長期慢性肝臟疾病死亡者
C.膽囊結石和慢性膽囊炎死亡者
D.懷疑膽心綜合征死亡者
E.新生兒黃疸死亡者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尸檢時,在肝臟及十二指腸取出之前先檢查膽道,即擠壓膽囊觀察膽道是否暢通,稱為膽道通暢實驗,主要目的是檢查膽道發育情況,是否有先天性膽道閉鎖,所以對明確新生兒黃疸死亡者意義重大,是新生兒死亡病例中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
5.尸檢時有關出血性胰腺炎的判斷,下列正確的是
A.見到胰腺出血即可診斷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
B.只有同時顯微鏡下證實有出血才能診斷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
C.由于胰腺在腹腔內較深處,外傷不會造成胰腺出血
D.胰腺組織中大片出血壞死,其周圍一定量的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才能診斷出血性胰腺炎
E.胰腺出血都是生前現象,死亡后不會有胰腺出血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人死后因胰腺內含有多量的酶,可釋放引起胰腺出血現象。因此尸檢時肉眼和顯微鏡下見胰腺出血時需要鑒別是生前還是死后現象,除了出血以外,顯微鏡下確定在胰腺出血或壞死組織周圍見到炎細胞浸潤,才能診斷為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