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題:每一道考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鼻尖兩側呈弧狀隆突的部分稱
A.外鼻
B.鼻腔
C.鼻根
D.鼻翼
E.鼻背
正確答案:D解題思路:鼻尖兩側呈弧狀隆突的部分稱鼻翼。
2.有關骨盆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由左、右髂骨和骶骨、尾骨構成
B.髂骨與骶骨形成骶髂關節
C.髂骨分居骶骨兩側
D.髂骨與骶骨后方為恥骨聯合
E.骨盆有承受、傳遞重力和保護盆內器官的作用
正確答案:D解題思路:髂骨與骶骨前方為恥骨聯合。
3.覆蓋在骨上的致密纖維組織是
A.松質骨
B.骨膜
C.板障
D.骨髓
E.骨
正確答案:B解題思路:骨膜覆蓋于骨的表面,是一層致密結締組織的纖維膜,呈淡紅色、質地薄、面堅韌。
4.骨與關節組織的敘述,錯誤的是
A.骨內有骨髓腔
B.關節有三種連接方式
C.骨由骨質和骨膜構成
D.骨組織是一種結締組織
E.骨與骨之間相互連接的部位稱關節
正確答案:C解題思路:骨由骨質和骨膜、骨髓及血管、淋巴管、神經等構成。
5.有關食管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緣
B.食管分為頸部、胸部和腹部3部分
C.食管有漿膜層
D.食管第1狹窄部為咽與食管交接處
E.食管第3狹窄部為膈食管裂孔處
正確答案:C解題思路:食管有黏膜、黏膜下層、肌層、外膜。
二、A3/A4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道考題。請根據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6-14題共用題干)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實驗室內研究陰極射線管放電現象時,發現用黑紙包著的照相底片感光了。用黑紙包著的陰極射線管通電后,發現在其附近的一塊涂有鉑氰化鋇的紙屏上發出綠色熒光,關閉電源,熒光消失。根據上述現象,倫琴推測,一定是從陰極射線管發出一種新射線,并發現這種射線具有一定的特性,為此,他把這種未知射線起名為X線。X線的產生原理是高速電子和靶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真空條件下高千伏的電場產生的高速電子流與靶物質的原子核和內層軌道電子作用,分別產生了連續X線和特征X線。高速電子和靶物質相互作用過程中,將會發生碰撞損失和輻射損失,最終高速電子的動能變為輻射能、電離能和熱能。三種能量的比例隨入射電子能量的變化和靶物質性質的差別而不同。
6.發現X線的物理學家是
A.倫琴
B.貝克勒爾
C.居里夫人
D.戈瑞
E.拉德
7.產生X線的必備條件是
A.電子源
B.高速電子流
C.陽極靶面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8.關于X線產生條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A.電子源
B.高速電子流
C.阻礙電子流的靶面
D.高速電子與靶物質相互作用
E.X線管的靶面均由鉬制成
9.X線管的靶面材料通常是
A.鐵
B.鎢
C.金
D.銅
E.鉬
1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高速電子碰撞陽極靶面產生的X線分布與陽極傾角有關
B.近陽極端X線強度弱,近陰極端X線強度強
C.陽極傾角越小,陽極效應越明顯
D.陽極傾角指垂直于X線管長軸的平面與靶面的夾角
E.以上都不對
11.對X線的描述,下列正確的是
A.X線的硬度大→頻率高→穿透力強
B.X線的硬度大→波長長→穿透力強
C.X線的硬度大→頻率低→穿透力弱
D.X線的硬度大→波長短→穿透力弱
E.X線的硬度大→半值層小→穿透力強
12.與連續X線的最短波長有關的是
A.管電壓
B.管電流
C.照射時間
D.電子電量
E.光子數量
13.X線發生效率的公式是
A.η=KZU
B.η=KZ/U
C.H=KZU
D.η=KZU
E.η=KZU
14.影響連續X線產生的因素是
A.靶物質
B.管電流
C.管電壓
D.高壓波形
E.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6.A;7.D;8.E;9.B;10.E;11.A;12.A;13.A;14.E
三、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5-17題共用備選答案)
A.靶面
B.電子源
C.軌道電子躍遷
D.特征X線
E.軔致輻射
15.原子內層電子躍遷產生的是
16.診斷X線主要利用的是
17.阻擋電子產生X線的是
正確答案:15.D,16.E,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