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試題-體格檢查

發布時間:2011-08-26 共3頁

  14、腹部觸診(7分)

  (1) 觸診手法、順序正確(2分);檢者于被檢者右側,順序:左下腹→逆時針,下→上,左→右;淺部觸診:右手輕放,用掌指關節和腕關節協調輕柔滑動觸摸;深部觸診:用手指掌面由淺入深,逐漸加壓以達深部(至少2cm)。

  (2) 肝脾觸診及測量方法正確(2分);

  肝:單手觸診法(右手掌平放于被檢者右上腹部,中間三指并攏,掌指關節和腕關節伸直,使示指和中指指端指向肋緣,自下而上配合呼吸移動)、雙手觸診法(右手位置同單手法,左手托住患者右后腰,左手拇指置于右季肋部,觸診時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緣緊貼腹壁而下移)、鉤指觸診法(適合于兒童或腹壁薄軟者,右手掌搭在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屈曲呈鉤狀,配合深而慢的呼吸進一步觸診);脾:取仰臥位→雙腿屈曲→方法同肝觸診,右側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方法同前。

  (3) Murphy征檢查方法正確(1分);   

  左手拇指指腹勾壓于被檢者右肋下膽囊點處,其余4指平放于右胸壁,如被檢者慢深吸氣引起疼痛→膽囊觸痛征(+),如因劇烈疼痛而致吸氣中止→Murphy征(+)。

  (4) 在下列項目中任選二項,操作方法正確(每項1分,共2分)(腹部腫塊、液波震顫、振水音、壓痛及反跳痛);腹部腫塊同腹部深觸診;壓痛:并非來自觸診時的重壓感,而來自病變,如出現壓痛,手指稍停留,待壓痛穩定后迅速抬起,如疼痛加重,則為反跳痛;液波震顫(被檢者平臥→檢者一手掌面貼患者一側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攏屈曲并用指端叩擊側腹壁或沖擊式觸診→一手可及波動感)、振水音(患者仰臥→檢者一耳湊近上腹部→沖擊觸診振動胃部→聽及氣、液撞擊音)。

  15、腹部叩診(7分)肝脾為濁或實音,余為鼓音。

  (1) 叩診方法、動作、力量、順序正確(3分);

  直接或間接叩診法。

  (2) 移動性濁音叩診方法正確(1分);

  常因腹腔內有較多液體,體位不同而出現濁音區變動的現象(平仰→左側臥→右側臥)。

  (3) 膀胱叩診方法正確(1分);

  臍水平線→恥骨聯合,如鼓音→濁音,且至恥骨聯合上緣,呈圓形,可能為膀胱。

  (4) 脊肋角叩擊痛檢查方法正確(1分);

  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檢者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脊角處(腎區)→右手握拳用由輕到中等力量叩擊左手背。

  (5) 肝濁音界叩診方法正確(1分);

  右鎖骨中線→右腋中線→右肩胛線;由肺區→腹部,清→濁為肝上界(肝相對濁音界);再向下1-2肋間,濁→實為肺下界(肝絕對濁音界);正常值:肝上界(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右腋中線第7肋間,右肩胛線第10肋間)、肝下界需結合觸診確定;右鎖骨中線上肝上下徑距離為9-11cm.

  16、腹部聽診(7分)

  (1) 聽診順序方法正確(3分);

  腸鳴音→振水音→血管雜音→摩擦音→胎心音。

  (2) 能表述何謂腸鳴音正常、亢進、消失(2分);正常為4-5次/分,>10次/分為亢進,0次/3-5分為消失。

  (3) 血管雜音(動脈性和靜脈性)聽診部位正確(2分);    [醫·學教育·網搜·集]

  動脈性雜音(腹主動脈、腎動脈、髂動脈及股動脈)、靜脈性雜音(臍周或上腹部)。

  17、深反射(7分)

  正確測試(操作)跟腱(2分)、肱二頭肌(2分)、膝反射(2分)、腹壁反射(1分)。

  跟腱反射:被檢者仰臥位→下肢外旋外展位→髖、膝關節屈曲→推壓足掌使踝關節過伸→輕叩跟腱;正常反應為腓腸肌收縮,足向跖面屈曲;

  肱二頭肌反射:左手托扶被檢者放松后的屈曲肘部→以拇指置于肱二頭肌腱上→叩診錘輕叩拇指甲背;正常反應為肱二頭肌收縮,肘關節屈曲;

  膝反射:取平臥位→檢者一手在其腘窩處托起下肢,使髖、膝關節屈曲135度左右→輕叩髂骨下方的股四

  頭肌腱;正常反應為股四頭肌收縮,下肢伸展;

  腹壁反射:取仰臥位→雙下肢屈曲并攏→放松腹部→用木簽由外向內輕劃腹壁;正常反應為腹肌收縮。

  18、腦膜刺激征(7分)

  (1) 測試頸強直操作正確(3分);

  取仰臥位→頸部放松→左手托被檢者枕部→右手按于其胸前作屈頸動作檢查。

  (2) 測試Kernig征操作正確(2分);

  取仰臥位→一側髖關節屈成直角→膝關節也近乎直角→檢者把被檢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反應為膝關節可伸達135度以上。

  (3) 測試Brudzinski征操作正確(2分);

  取仰臥位→下肢伸直→檢者一手托起被檢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如頭部前屈時,雙髖與膝關節同時屈曲則為(+)。

  19、錐體束病理反射(7分)

  (1)在下列中任選2項能正確操作(每項3.5分)

  (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

  Babinski征:用竹簽沿足底外側緣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轉向內側;(+)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開。

  Oppenheim征: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檢者脛骨前緣用力由上向下滑壓;(+)同上。

  Gordon征: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壓腓腸肌;(+)同上。

  Chaddock征:用竹簽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級,由后向前劃至趾跖關節處;(+)同上。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