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發布單位: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發布日期:2001-8-18
生效日期:2001-8-18
本標準是在《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基礎上制定的,作為直轄市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區”活動的依據。此處的“區”系指直轄市所轄的行政區域單位。
一、愛國衛生組織管理
1、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決定機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積極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區”活動,創建工作有計劃、有方案,創建任務落實到社區建設工作中。
2、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負責愛國衛生工作,把創建“國家衛生區”活動列人政府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創建工作例會制度。
3、區愛衛會組織健全,各委員部門分工明確,責任落實。有關部門把創建“國家衛生區”與創建“園林城市”、“優秀旅游城市”、“環保模范城”、“文明城市”等項創建工作結合起來。
4、區愛衛會辦事機構、編制、人員、經費、任務落實,具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工作條件,能夠組織協調各委員部門完成各項愛國衛生工作任務。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愛國衛生工作網絡健全,工作有計劃,有總結,資料齊全。
5、經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衛生檢查評比活動。
二、健康教育
6、中、小學全部開設健康教育課,依據《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自評得分85分以上的學校大于85%,中專、中等職業學校及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
7、醫院應有衛生知識宣傳欄,向病人及其親屬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8、街道、居委會積極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有宣傳陣地,有宣傳工具,把健康教育與市民的文明教育結合起來。社區向群眾開展健康教育每年不少于4次。
9、大眾傳媒經常有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宣傳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并經常對創建“國家衛生區”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和新聞輿論監督。
10、依法開展控煙工作。轄區內無煙草廣告,車站、港口、機場、商場、影劇院、圖書館等主要公共場所設有健康教育專欄,其中應包括控煙和預防艾滋病、性病方面的宣傳內容。
三、市容環境衛生
11、認真執行國家、市有關市容和環衛管理法規,市容、環衛管理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城市綜合管理監督制度健全,責任明確。
12、市容環境整潔,清掃保潔率達100%,有條件的地區應實行機械化清掃,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30%以上。
13、環衛設施數量足夠,設備完好率≥98%。街巷垃圾容器封閉、清潔,周圍無蠅蛆。垃圾收集密閉化,定時定點收運,已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并進行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等綜合利用的試點工作。糞便、垃圾做到密閉化運輸,日產日清,清運率達100%,運輸車輛車容整潔,不污染道路。
14、按照《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及《城市公共廁所衛生標準》要求建設和管理公廁。公廁布局合理,數量足夠,管理規范。其中公共汽車首末站、旅游景點、繁華街道、重點地區和大型公共場所周圍設置的公廁應不低于二類標準。全區二類以上公廁比例≥10%。基本消滅旱廁。
15、街道路面平整,無污水坑凹,路邊溝渠暢游,無殘墻斷壁,無垃圾清土暴露,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設攤點、亂掛衣物、亂寫亂畫亂貼及隨地吐痰現象;沿街標語、廣告、門牌、門匾燈箱設置規范完整;臨街樓房、陽臺整潔,封閉規范;沿街單位環境衛生責任制落實,小街巷做到定時清掃隨時保潔;積極推行燈光亮化工程。
16、集貿市場管理規范,衛生制度落實,設有專兼職衛生管理、保潔人員。從業人員自身衛生管理好,商品劃行歸市,攤位擺放整齊,給水、排水、防蠅防鼠設施完善,環衛設施齊全,有符合衛生要求的公廁和垃圾站,經營食品的攤位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轄區內無馬路市場和無證、占道經營。
17、新建區綠化覆蓋率≥30%,人均綠地面積≥5平方米;舊區綠化覆蓋率≥25%,人均綠地面積≥4平方米。對于人口密度過大的中心區,其綠化指標可適當放寬,但應積極實行立體綠化,做到見縫插綠,以提高綠化覆蓋率。所屬街道、小區有花、有草、有行道樹,基本消除裸露地面,主要街道有適量的街頭綠化美化景點,建成一批花園式單位。
18、建筑工地管理組織健全,衛生制度落實。施工場地設置隔離護欄(高度不低于1.8米),工地清潔,物料堆放整齊;車輛運輸無遺灑、滴漏;職工宿舍、食堂符合衛生要求;工地設置的臨時廁所經常保持清潔,基本無蠅蛆。
19、遠離主城區、獨成體系的區,應有本區的垃圾、糞便處理系統,建設和管理符合有關標準要求。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分別≥80%和70%。
四、環境保護
20、近兩年內全區未發生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基本上無嚴重污染源,個別污染嚴重的企業已有近期搬遷計劃,并且經費落實。
21、大氣總懸浮微粒年日平均值(TSP),北方城市≤0.350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0.250毫克/立方米。
22、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8分貝,汽車禁鳴達到市有關規定。
23、煙塵控制區覆蓋率≥90%。
24、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100%。
2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0%,并且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
26、轄區內無超五類的黑臭水體。
27、遠離主城區、獨成體系的區環境保護標準按照1999年4月公布的《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執行。
五、公共場所及生活飲用水衛生
28、認真貫徹國務院頒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有計劃、有檢查,監督、監測和技術指導規范,資料齊全。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合格率≥95%。
29、旅館、美容美發、歌舞廳、公共浴室、影劇院、游泳池等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嚴格執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各項衛生工作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要求。
30、遠離主城區、獨立形成供水體系的區,水源防護和出廠水質應符合1999年4月公布的《國家衛生城市標準》。
31、二次供水設施產權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單位,應當建有水質管理制度,配備專(兼)職人員,加強水質管理,定期進行常規檢測。并對各類除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能進行常規檢測的,應當定期將水樣送至當地國家站或者地方站檢測。
32、衛生防疫部門按要求對自來水廠和二次供水設施進行衛生監督管理,有關資料齊全。
六、食品衛生
33、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有計劃、有檢查,監督、監測和技術指導規范,資料齊全。食品衛生監督合格率≥80%。
34、食品加工制售單位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搞好生產經營管理,保證食品的衛生質量,各項衛生工作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要求。
35、直接入口食品不得露天制作,銷售食品應有防塵、防蠅設施,餐具應嚴格按要求清洗、消毒,嚴禁無證、占道經營。
36、有預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全區食物中毒呈下降趨勢,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率逐年提高,近年來未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食源性疾患。
七、傳染病防治
37、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計劃、有檢查、有相關的配套法規,有關資料齊全。
38、按規定配置傳染病管理監督員,依法開展監督管理工作。
39、醫療機構應設有預防保健組織或設有專職人員,應有健全的控制院內感染、疫情登記和報告制度。建立健全門診日志,開設腸道門診,并設有預防傳染病和健康教育的宣傳欄。
40、無甲、乙類傳染病暴發疫情,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無院內感染引起的傳染病暴發疫情和死亡事故。
41、全區有健全的疫情報告網絡,醫療機構法定傳染病漏報率低于2%。
42、計劃免疫實行按周門診制度;兒童計劃免疫單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達到95%,免疫接種規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動人口計劃免疫管理辦法,居住期限3個月以上流動人口兒童建卡、建證率達到95%。
43、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設立采供血(漿)機構,工作符合規范要求。
44、依照有關法規對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生產、銷售進行監督管理。
八、除四害工作
45、區、街道有專(兼)職除四害工作人員,各部門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工作經費有保證。
46、在除四害工作中,堅持以環境治理為主的綜合防制方針,各項環境治理措施完善,“四害”攀生地得到有效控制。在化學防治中,注重科學合理用藥,不使用國家禁用的藥物。
47、除四害工作資料完整,監督監測等數據可靠,能夠充分反映日常工作開展情況。
48、滅鼠、滅蚊、滅蠅、滅蟑工作,有三項達到全國愛衛會規定標準,另一項不超過標準的三倍,已通過所在直轄市愛衛會組織的考核驗收。
九、單位和居民區衛生
?。ㄒ唬﹩挝恍l生
49、有衛生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有專(兼)職的衛生干部,有適應工作需要的活動經費,認真執行市、區部署的愛國衛生和創建工作任務,積極參與創建文明衛生先進單位活動。
50、單位環境整潔,無違章建筑,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下水道通暢,無積存的污水。環衛設施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做到密閉化和定時定點收運。公共廁所達到三類以上標準。
5l、室內衛生整潔,會議室及公共活動室有禁煙標志,無煙具及吸煙跡象,公用茶具有消毒設施。
52、職工食堂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從業人員崗位衛生知識培訓符合要求。
53、綠化美化好,單位花園、綠化小品有一定園藝水平,提倡開展屋頂、垂直等多種綠化形式,可綠化面積綠化率>90%。
54、積極開展除四害活動,防制措施落實,不使用違禁滅鼠藥品。鼠、蚊、蠅、蟑密度基本控制在國家標準規定的范圍內。
(二)居民區衛生
55、有衛生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有專職衛生干部,有適應工作需要的活動經費。能結合市、區愛國衛生和創建工作任務,積極開展專項綜合整治和衛生檢查評比,以及創建文明衛生先進樓院、文明衛生先進家庭活動。工作有計劃、有總結,資料齊全。
56、環境整潔,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下水道通暢,無污水積存,無違章建筑。居民住宅樓、院落公用部位無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現現象,無違章飼養家禽家畜。
57、環衛設施完善,街巷內有專人負責清掃,實行全日保潔,責任到人;生活垃圾收集密閉化,定時定點收運,并積極開展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公共廁所基本達到三類以上標準。
58、食品衛生經營單位認真按《食品衛生法》要求,做好生產經營管理,從業人員均接受過崗位衛生知識培訓。商業服務設施設置合理,無馬路市場和亂設攤點現象。
59、綠化美化好,街頭公園、綠化小品有一定園藝水平,提倡開展屋頂、垂直等多種綠化形式,可綠化面積綠化率>60%。
60、積極開展除四害活動,防制措施落實,嚴禁使用違禁滅鼠藥品,鼠、蚊、蠅、蟑密度基本控制在國家標準規定范圍內。
十、民意測驗
61、設立市民投拆電話,有專人記錄,處理率達95%以上。
62、隨機訪問當地居民80人和外地過往旅客20人,滿意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