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血吸蟲病防治技術方案

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發布日期:2004-6-3
    生效日期:2004-6-3

  為了鞏固和發展世界銀行貸款中國血吸蟲病控制項目和 “九五”規劃執行期間全國防治血吸蟲病取得的成果,確保“全國防治血吸蟲病十五規劃”目標的實現,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新時期防治血吸蟲病工作的實際情況,特制定《血吸蟲病防治技術方案》。其指導思想是:綜合治理,科學防治,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求目標可及,措施可行,效果可評。

  一、疫區分類及標準

  以行政村為單位,以居民糞檢陽性率為依據,將血吸蟲病流行區分為5類:

  1、 一類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10%;

  2、 二類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5%,<10%;

  3、 三類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1%,<5%;

  4、 四類地區(傳播控制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1%;

  5、 五類地區(傳播阻斷地區):連續5年未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畜,未發現感染性釘螺。

  若疫情分布不均,可按自然村為單位,以距有螺區的距離或歷史疫情資料綜合制定。

  二、防治目標

  控制疾病,鞏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回升,有條件的地區要力爭達到傳播控制和傳播阻斷的目標。

  三、防治策略與措施

  (一)一類地區

  1、查病治病

  (1) 居民:每年對5―65歲居民采用詢檢法調查,治療詢檢陽性者;對重點人群(如漁船民,下同)每年不作檢查,可進行1―2次群體化療。經過3年防治后,每個行政村以Kato法查200―300位居民,以了解居民感染率情況的變化。

  (2)家畜:每年對耕牛感染率≥15%的地區實施普治;感染率≥5%,<15%的地區每年對在有螺灘地上放養的家畜以血清學方法或糞檢篩查,治療陽性牛。對感染率>1%,<5%的地區每2年用上述方法調查一次,治療陽性牛;對感染率<1%,每3年查治一次。

  2、查螺滅螺:對重點地區每年進行螺情調查,掌握易感地帶分布情況;對江湖灘地區及高原山區應盡可能性結合經濟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改造釘螺孳生環境。

  3、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針對不同對象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以減少感染,提高查、治病依從性。

  4、個人防護:對必須接觸疫水的人群,做好個人防護。汛期及時調查暴露人群,有重點地進行早期治療,或用蒿甲醚/蒿琥酯口服預防。

  5、糞水管理:有條件的地區,提倡安全用水,開展糞便管理。

  (二)二類地區

  1、查病治病

  (1)居民:每1―2年用有效的血清學方法(如IHA、COPT和ELISA等,下同)對疫區5―65 歲所有人群查病1次,對血清學陽性者(按“防治血吸蟲病國家標準”中規定的診斷標準,下同)進行治療;或先以詢檢法過篩,陽性者再作血清學檢查;對重點人群每年可進行1―2次群體化療。

  (2)家畜:同一類地區。

  2、查螺滅螺、健康教育、個人防護、糞水管理的措施同一類地區。

  (三)三類地區

  1 查病治病

  (1)居民:每2―3年用血清學方法對疫區5―65歲人群查病1次,對血清學陽性者進行治療;對重點人群,如船漁民和流動人群每年查治1次。

  (2)家畜:同一類地區。

  2、查螺滅螺

  每2年進行1次釘螺調查;并對易感地帶,易感環境進行藥物滅螺滅蚴;對垸(圍)內地區和高原平壩地區應盡可能結合經濟開發項目興修水利、農田基本建設和產業調整,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壓縮或消滅釘螺。

  3、健康教育、個人防護、糞水管理的措施同一類地區。

  (四)四類地區

  1、查病治病

  (1)居民:至少每3年用血清學方法對疫區5―65歲人群查病1次,對血清學陽性者進行治療,但治療前必須進行糞便檢查;對5―14歲人群每年進行血清學方法抽樣調查,每個行政村隨機抽查100―150人,陽性者糞檢,了解新感染情況;對重點人群和流動人群每年查治1次。

  (2)家畜:每2―3年對所有在有螺灘地上放養的家畜采用血清學或糞檢方法查病,陽性者進行治療。

  2、查螺滅螺

  查清轄區及毗鄰地區釘螺分布,對查出的釘螺除用藥物滅螺外,應盡可能結合經濟開發項目、興修水利、農田基本建設,和產業調整,改造釘螺孳生環境,消滅釘螺。

  3、健康教育

  運用有效形式,根據不同對象開展健康教育,提高鄉村干部對血防工作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提高群眾接受查治的依從性和參與防治的意識。

  4、有條件地區提倡安全供水、開展糞便管理。

  (五)五類地區

  按照“傳播阻斷地區血吸蟲病監測方案”實施。

  上述各類地區防治措施經過兩年實施,可按病情實際變化調整相應的防治措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本方案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血吸蟲病防治技術實施細則。

  附:血吸蟲病化療對象篩查方案

  附件:

  血吸蟲病化療對象篩查方案

  化療是我國控制血吸蟲病流行的主要防治對策之一。準確確定化療對象是控制血吸蟲病流行的關鍵。本方案作為《血吸蟲病防治技術方案》的附件,適用于居民糞檢陽性率≥1%地區。

  一、疫區分類和化療對象篩查方案選擇

  疫區分類,原則上按照《血吸蟲病防治技術方案》中規定的疫區分類及標準進行。化療對象篩查方案應根據居民糞檢陽性率、灘地陽性釘螺密度、居民距有螺區的距離和人群暴露等因素綜合分析來選擇相應的篩查方案。

  (一)一類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10%.采用詢檢法和/或血清學篩查確定化療對象,每年1―2次,于感染季節后1―2個月進行;詢檢和/或血清學篩查陽性者即可確定為化療對象,給予吡喹酮治療。

  (二)二類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5%,<10%.采用血清學篩查化療方案,每1―2年1次;陽性者即可確定為化療對象,給予吡喹酮治療。

  (三)三類地區:居民糞檢陽性率≥1%,<5%.采用血清學篩查化療方案,每2―3年1次;陽性者即可確定為化療對象,給予吡喹酮治療。

  各類型疫區檢查對象為流行區5―65歲居民和流動人群,居民受檢率應達常住應檢人口的90%以上。

  二、化療對象篩查方法

  (一)、詢檢篩查法

  1、詢檢化療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采取詢檢化療:

  (1)以流行村為單位,居民糞檢陽性率≥10%;

  (2)流行區所屬易感地帶陽性釘螺密度≥0.005只/0.1平方米;

  (3)居住地距有陽性螺螺點500米以內的居民;

  (4)高危人群(生產生活頻繁接觸疫水的人群)。

  2、詢檢陽性的標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即為詢檢陽性。

  (1)當年或末次治療后在易感季節有確切的疫水接觸史者;

  (2)疫水接觸史不明確,有疑似血吸蟲病癥狀或體征者;

  (二)、血清學篩查法

  1、血清學篩查化療條件:以流行村為單位,居民糞檢陽性率<10%,≥1%者,可采取血清學篩查化療或首先用詢檢法過篩,詢檢陽性者再進行血清學檢查,陽性者作為化療對象。

  2、血清學(免疫學)篩查方法:間接血凝(IHA)、環卵沉淀(COPT)、酶聯免疫實驗(ELISA)三種方法可任選一種。

  居民糞檢陽性率<1%地區和傳播阻斷地區按《血吸蟲病防治技術方案》規定執行。

  3、陽性標準:IHA以滴度≥1:10,COPT以環沉率≥1%(或≥3%),ELISA的OD值≥0.5.

  (三)、病原學篩查法

  1、病原學篩查確診:適合于各類流行地區。

  2、病原學篩查確診方法:以下兩種方法可任選一種。

  (1)Kato-Katz法

  (2)孵化法

  病原學檢查方法是判別流行程度、劃分疫區類別、追蹤流行狀況,進行化療方案調整的依據。凡采取詢檢、血清學篩查法確定化療對象的地區,均應按各所在層次進行相應的防治措施,執行3年后,每個行政村以病原學方法抽查200―300人,以確定流行程度和作為調層依據。

  家畜查治方法按《血吸蟲病防治技術方案》規定執行。

  各省可根據本方案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血吸蟲病化療對象篩查實施細則。

  附件2:

  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地區監測鞏固方案

  一個地區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后,還可能殘存少量釘螺和傳染源,也可能從外地疫區輸入釘螺和傳染源。為鞏固防治血吸蟲病成果,特制訂本方案。

  一、螺情監測

  (一)歷史螺區監測

  1、3年內查出釘螺的村,每年查螺1次;

  2、3~9年未查出釘螺的村,每3年查螺1次;

  3、10~15年未查出釘螺的村,每5年查螺1次;

  4、15年以上未查出釘螺的村,如環境已徹底改變,已不適宜釘螺孳生,原則上可不再定期查螺。

  (二)釘螺輸入監測

  與有螺水系直接相通的地區,飼養繁殖來自有螺區的水生動、植物的場所以及來往有螺區的船泊停靠碼頭、船塢等都要認真進行釘螺檢查。

  發現釘螺環境,應計算面積、密度和檢查有無血吸蟲感染;并分析有螺原因,采用以改變釘螺孳生環境為主的方法予以消滅。

  二、傳染源監測

  (一)人、畜查病:當年查出釘螺或重點可疑地區,應對7歲以上居民和全部耕牛進行查病。方法:用免疫學過篩,陽性者再作病原學檢查,如有糞檢陽性者,對人群給予擴大治療,耕牛亦可治療或處理。并以7~14歲中小學生和2歲以內耕牛感染作為有無新感染的依據。

  (二)流動人群、家畜監測:當年查出釘螺或重點可疑地區,凡從疫區回來的人群,來自疫區的流動人群,從疫區遷(嫁)入的居民,從疫區購進的牛、種豬等,每年造冊登記,內容包括在疫區居住時間、地點,工作內容以及與疫水接觸情況等,并用免疫學方法過篩,陽性再作病原學檢查。對查出病原者,應予以治療或處理。

  (三)疑似病人調查:原疫區及與之相毗鄰地區的鄉(鎮)以上各級醫院,凡是發現疑似血吸蟲病病人(包括肝脾腫大、有粘液血便、不明原因發熱、嗜酸粒細胞增高等),均應進行病原學檢查。發現病原者,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進行病史追綜,并予以治療。

  三、非疫區監測

  (一)釘螺監測:重點放在與歷史螺區毗鄰的鄉(鎮)、村,特別是與原有釘螺水系相通等適宜釘螺孳生的地區,應作為查螺的重點。

  (二)病人監測:與原疫區毗鄰的非流行縣、鄉(鎮)的各級醫院,凡是發現疑似血吸蟲病病人,應作血吸蟲病原學檢查;對手術切除的闌尾等可疑標本,應逐一登記編號并固定,血防部門每月到這些醫院統一收集檢查,如發現血吸蟲病病人,除及時給予治療外,還應進行病史與感染地點追蹤。

  四、監測鞏固工作管理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落實監測措施。

  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地區的監測鞏固工作,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各級政府必須繼續加強領導,保持與任務相適應的經費,除政府出資外,還應協調水利、農業、林業、衛生等部門共同籌集資金并安排必要的查滅螺勞力。將鞏固防治血吸蟲病成果的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并指定一名政府分管領導負責,保留相應的血防辦事機構及人員,每年召開會議,檢查總結當年的工作進度、質量、經驗、存在問題提出下一年度工作計劃。各地(市)分管領導,每年應檢查監督,以確保各項監測任務的完成。

  (二)監測工作要抓住重點,有的放矢,講求實效。

  各地要找出本省、本縣、市監測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重點,兼顧一般,把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用到刀刃上,提高監測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三)監測工作要與經濟建設相結合。

  結合各項經濟建設,不斷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原螺區雖然通過歷年的反復查滅,但多數環境仍然適宜釘螺孳生。今后應結合當地的經濟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進行改造,達到逐步減少適宜釘螺孳生的環境,不斷鞏固發展血吸蟲病防治的成果,并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四)保持一支與監測鞏固任務相適應的專業隊伍。

  血吸蟲病監測鞏固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性工作,必須要有一支精干的專業技術隊伍,才能完成各項監測鞏固任務。對基層專業監測人員,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各省(市、自治區)血防專業機構,應負責定期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與業務素質。

  (五)大力開展健康教育,不斷提高群眾對鞏固防治血吸病成果的認識。

  要利用電視、音象等傳媒工具,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阻斷血吸蟲病傳播難,鞏固成果也難的科學道理。要發動群眾性報螺報病。對疫區中、小學生,每學期應安排一次血防課,看1次血防錄象和查1次釘螺。

  我國血吸蟲病分布范圍廣,地理環境與流行因素各不相同,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本方案,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具體的監測鞏固細則。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