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衛辦疾控發〔2004〕57號
遼寧、河北、山東、黑龍江、陜西、吉林省衛生廳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0年以來,我國流行性出血熱疫情整體呈下降趨勢,但部分地區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今年3月,全國報告疫情較去年同期上升25%.根據現場調查結果,發現在流行性出血熱防治工作中,存在滅鼠工作開展不力,滅鼠效果較差;流行地區高危人群疫苗接種率低,無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等問題。為防止流行性出血熱疫情的進一步擴大蔓延,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現就加強全國流行性出血熱防治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尤其是疫情高發地區要加強對流行性出血熱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方案或計劃,提出具體要求,保證防治工作經費,加強對工作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扭轉疫情上升的態勢。
二、加強流行性出血熱監測工作。各地要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做好流行性出血熱疫情監測。在全國已有監測點堅持做好疫情監測工作的同時,疫情高發地區要加強對疫區人間、鼠間流行性出血熱疫情態勢監測,了解主要疫源地的變化趨勢,開展疫情的預測和預報。各地醫療機構要提高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及時報告疫情。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積極進行技術指導,加強疫情報告管理工作,認真做好新發疫情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核實診斷及流行毒株的監測,為科學制定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
三、狠抓滅鼠工作。各地要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的整治,消除鼠類棲息、繁殖和活動的條件。疫情高發地區要在冬春季鼠類繁殖高峰來臨之前開展一次集中滅鼠活動,有效降低當地的鼠密度。
四、開展人員培訓和健康教育工作。各地根據工作需要,及時開展醫療機構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使其掌握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鑒別診斷、疫情報告等專業知識;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流行病學調查、疫情監測、疫情管理及分析等專業培訓;同時,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流行性出血熱基本知識及個人防護措施的宣傳和健康教育,使廣大群眾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并積極參與防鼠、滅鼠活動。
五、做好特殊人群免疫預防工作。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當地近年來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點,結合其它監測資料綜合分析,確定高危地區和重點人群,制定免疫策略。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對預防接種工作的指導和免疫效果的評價,組織開展免疫預防接種工作,防止疫情暴發流行。
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對國內疫情監測、疫情處理提供技術指導,對現有的流行性出血熱診斷試劑進行質量控制和評價,以及對檢測方法和推薦試劑提出指導性意見。
抄送:遼寧、河北、山東、黑龍江、陜西、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