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01~201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

發布時間:2011-08-26 共1頁

    為適應新形勢下農村衛生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衛生事業健康、持續和深入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1991年初,衛生部頒發了《1991~200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以下簡稱“前十年規劃”),正式提出對鄉村醫生實行系統化、正規化中等醫學教育(簡稱“兩化教育”)。經過各級政府以及衛生、教育等部門十年來的共同努力,我國鄉村醫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截止2000年底,全國已有鄉村醫生1067269人,平均每個應建村衛生室的行政村鄉村醫生數為1.56人,45歲及以下的鄉村醫生“兩化教育”合格者占其總數的82.24%,46歲及以上的鄉村醫生中專水平、逐項技能培訓合格者占其總數的89.77%,22個省、區、市(占全國的71%)完成了“前十年規劃”目標;鄉村醫生的數量已滿足需求,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但是,鄉村醫生教育工作仍存在著地區間發展不平衡,鄉村醫生中具有正規醫學專科學歷人員比例偏低,鄉村醫生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培訓與使用結合不緊密,鄉村醫生培訓機構職責不明確,缺乏相關配套政策等問題。

    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仍不能滿足我國農村居民對衛生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針對目前鄉村醫生隊伍現狀,制定新時期教育規劃,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并使其逐步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是適應新形勢下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鄉村醫生教育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堅持“以農村為重點”的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按照《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完成“前十年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取得的成果,以鄉村醫生在崗培訓為重點,加強學歷教育,切實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基本原則1、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調,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和衛生資源,整體推進鄉村醫生教育工作。

    2、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將鄉村醫生教育納入農村衛生發展規劃,協調發展。

    3、堅持依法行政,規范管理,嚴格執行《執業醫師法》和有關規定,規范鄉村醫生教育管理。

    4、堅持質量第一,注重實效,以培訓質量為核心,切實提高鄉村醫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5、堅持培訓、使用和管理相結合,建立并完善激勵與制約機制,充分調動鄉村醫生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三、規劃目標逐步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鄉村醫生教育管理體系,高效率地開展鄉村醫生教育工作。

    到2005年底,全國有10%的鄉村醫生接受專科以上的高等醫學教育,其余的鄉村醫生應具有中專學歷或水平;80%以上的省、區、市建立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制度,80%以上的鄉村醫生接受定期的在崗培訓。

    到2010年底,在經濟或教育發達地區,30%以上的鄉村醫生接受專科以上的高等醫學教育;在經濟或教育欠發達地區,15%以上的鄉村醫生接受專科以上的高等醫學教育;其余的鄉村醫生應具有中專學歷。90%以上的省、區、市建立、健全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制度,90%以上的鄉村醫生接受定期的在崗培訓。與鄉村醫生管理工作密切配合,促進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轉化。

    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可根據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制定相適應的規劃目標。

    四、對策與措施(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鄉村醫生教育是加強農村衛生工作,保障農民健康的基礎性工程,是衛生系統實踐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把鄉村醫生教育納入農村衛生發展規劃,切實加強領導,配備人員,落實經費,并給予政策保證。

    (二)嚴格準入,規范管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嚴格執行鄉村醫生準入制度,新進入鄉村醫生隊伍的人員必須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建立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制度,明確規定培訓的合格標準,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應注銷其執業資格。

    (三)明確職責,完善管理體系衛生部負責制定全國鄉村醫生教育總體規劃和基本要求,出臺相關政策,組織考核、評估,指導和協調全國鄉村醫生教育工作。

    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本區域的鄉村醫生教育規劃和實施方案,建立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制度,落實培訓機構。形成以省(區、市)培訓中心為龍頭,市、縣、鄉培訓基地為基礎的培訓網絡。在統一的鄉村醫生教育基本要求指導下,因地制宜,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和衛生需求特點,開展教學培訓工作。

    充分發揮高、中等醫學院校的作用,拓寬辦學渠道,提高鄉村醫生的學歷層次。鄉村醫生大專層次教育應由高等院校承擔,正規化中等醫學教育由普通中等衛生學校承擔;鄉村醫生在崗培訓由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培訓機構承擔。

    中國鄉村醫生培訓中心要發揮業務指導作用,為各地培訓骨干師資和管理人員,編寫培訓教材,指導培訓活動,監督培訓質量。

    (四)加強基地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各地要加強鄉村醫生培訓基地、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現有承擔鄉村醫生培訓任務的機構,要充分挖掘潛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從事鄉村醫生培訓的師資至少應具備所從事專業的大專畢業學歷,并且每年應接受本專業一定學時的繼續教育。盡快培養和建設一支既是醫師,又是教師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五)采取多種形式,提高鄉村醫生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針對農村衛生工作和在崗鄉村醫生特點,采取多種教育形式,促使在崗鄉村醫生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同時,加強管理,禁止非醫學背景的人員通過函授、廣播電視、自學考試、現代遠程教育等渠道進入鄉村醫生隊伍。

    各地要結合實際,逐步建立、健全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制度,明確培訓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勵與制約機制,使鄉村醫生在提供衛生服務的同時不斷接受教育,適應醫學科學技術和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

    (六)加強教材建設,保證培訓質量根據衛生部制定的鄉村醫生教育基本要求,編寫適應農村衛生工作需要、體現鄉村醫生需求特點、適合培訓要求的科學、規范的培訓教材。注重鄉村醫生臨床能力的培訓,確保培訓質量,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培訓。

    (七)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經費投入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要設立鄉村醫生教育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師資培訓、教材建設、教學改革以及支持貧困地區的鄉村醫生教育等方面。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可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采取政府補助、集體支持和個人繳納的辦法解決。

    (八)做好鄉村醫生教育評估工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鄉村醫生教育評估制度,注重培訓過程的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和評估,保證鄉村醫生教育政策和措施的落實。

    (九)各地應根據具體情況,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使其逐漸納入《執業醫師法》的管理軌道。其中,197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鄉村醫生必須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十)建立合理的流動機制,鼓勵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鼓勵城市醫務人員到缺醫少藥的農村,支援鄉村醫生教育或承擔鄉村醫生工作。

    (十一)積極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加強東西部地區的交流,采取對口支援等方式,支持西部地區鄉村醫生教育工作。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