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7 共1頁
萊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于2004年2月~2005年2月收治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40例,在西醫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活血化瘀療法(丹參注射液),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共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胎齡<37周者10例,37~42周者29例,>42周者1例;病程<24h者5例,24~72h者6例,>72h者29例;病情屬輕度者16例,中度者14例,重度者10例。分娩方式:順產27例,剖宮產5例,胎頭吸引5例,產鉗3例。40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中33例有程度不等的窒息史,7例有宮內窘迫史。頭顱CT檢查示38例有程度不等的腦低密度改變,其中10例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另2例正常。
1.2治療方法患兒入院后即保持呼吸道通暢,予氧療6~8h,及時糾正代謝性酸中度,可先用5%碳酸氫鈉治療,輕中度者3ml/kg,重度者5ml/kg,后2~3天適當限制液體入量,入液量每日60ml/kg,無尿時,液量減到每日40ml/kg,速度控制在4ml/(kg.h)以內。由于窒息兒多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增高和腎功能損害,尿量常偏少,出生后第1天試用速尿1ml/kg靜脈滴注,4~6h后可重復使用,如尿少伴顱內高壓,可加用地塞米松0.5ml/kg和甘露醇0.25~0.5g/kg,靜脈滴注。血管活性物質采用多巴胺每日2.5~5.0μg/kg,重時可加用多巴酚丁胺,劑量為多巴胺的1/2,兩藥同時靜脈滴注。每日補充葡萄糖注射液10~12g/kg,以維持血糖高值。在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盡早使用丹參注射液,每日2~3ml/kg,以10%葡萄糖10~20倍稀釋后靜脈滴注,療程7~15天,輕度者可用藥7天后停藥;重度者用藥15~28天,甚至可更長。對重癥者可反復使用2~3個療程。
2結果
對本組患兒分別于出生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隨訪1次,觀察其預后,發現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預后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30例輕度和中度患者預后均正常,而10例重度患者中7例預后正常,3例預后不良,預后不良率為7.5%.本組與萊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以往不加丹參注射液治療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預后不良率為16.6%)進行回顧性對照比較,兩組的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病機制復雜,治療較困難,丹參具有活血生血、涼血安神等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為脂溶性丹參酮類和水溶性酚酸類物質,丹參注射液和復方丹參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主要為丹參的水溶性物質。丹參注射液能提高患兒的腦血流速度,同時改善腦血流調節機制,減少因局部血管痙攣及血管炎癥所致的繼發性腦血管缺血,從而減輕腦損傷,并能阻滯鈣離子內流,使神經元損傷減輕。丹參中的水溶性酚酸類物質均有很強的抗脂質過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丹參新酮等物質能明顯抑制血小板過度激活,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漿及全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可能對大腦梗死灶形成有預防作用,能改善微循環及有助于機體內環境穩定。臨床觀察顯示,丹參配合西醫常規綜合療法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確有提高效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