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標準
1.臨床分型:依發病久暫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病程在6個月內稱急性,超過6個月者稱慢性,疾病恢復正常(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停藥2個月后復發者稱為反復型。
(1)急性型約占80%,好發于嬰幼兒,病兒在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特別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之后。以自發性皮膚和粘膜出血為突出表現,多為針尖樣大小的皮內或皮下出血點,或瘀斑和紫癜,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對稱,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頭面部多見。可伴有鼻衄、齒衄、尿血、便血等,嚴重者可并發顱內出血。
(2)慢性型約占20%,以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多見。多無明顯誘因,病前多無病毒感染史,約10%患者由急性型轉化而來。
2.診斷標準:臨床以自發性出血為主要癥狀,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減少<100×109/L,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束臂試驗陽性。骨髓象粒紅系統正常。巨核細胞多增多,成熟未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增多。血清中檢查出血小板表面抗體,主要為PAIgG,約80%以上增高,還可存在IgA、IgM抗體及補體。需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