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營養不良的中西醫病因、臨床表現及分度

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營養不良的中西醫病因、臨床表現及分度

  1.中醫病因 先天稟賦不足,脾胃受納腐熟運化的功能失調,氣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長發育不良,進而累及他臟所致。

  2.西醫病因 多為供給不足、喂養不當及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因消化功能異常,先天代謝缺陷等所致。

  3.臨床表現及分度

  (1)臨床表現

  ①消瘦型營養不良:多見于1歲以內嬰兒。其最早出現的癥狀是體重不增,既則體重下降,病程持久時身高也會低于正常,同時智力發育受到影響。皮下脂肪減少,肌肉發育不良;精神萎靡,對外界刺激反應差;體溫偏低,心率緩慢,心音低鈍;食欲低下,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②水腫型營養不良:又稱惡性營養不良病,常見于1~3歲幼兒。凹陷性水腫為本病的重要表現。

  (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離差法)

  ①體重低下(underweight):其體重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低于均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

  ②生長遲緩(stunting):其身長(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低于均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此指標主要反應過去或長期慢性營養不良。

  ③消瘦(wasting):其體重低于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均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低于均值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此指標主要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